...

...

...

電影很伍迪艾倫,鏡頭和光,一樣一樣的。

紐約的一場雨,把懵懂的愛情淋得稀碎。在面對愛情的過程中,或許每個人都在尋找,但或許,也并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單純。

故事的主線其實很單純。單純的一對小情侶,或許隻是大人眼中金童玉女的般配,這份自然而然的搭配,因為女孩的一次采訪,開始承受考驗。

既然故事很“單純”,那就從這位“單純”的女孩開始講起。

因為一位心儀的導演接受了采訪,女孩開始了興緻勃勃的紐約之旅。

...

這位導演,大概是正處于自己的瓶頸,對自己的作品和生活都不滿意。這樣糟糕的狀态,女孩完全沒想到。導演接下來就說,女孩的名字和他的前妻是一樣一樣的,因為這個關系,導演決定邀請女孩看他正在準備的電影試映。

What?這個不是撩妹?

可是這個時候,女孩母性大發,她覺得自己有責任替大衆挽救一位非凡的導演,和男孩的計劃?一邊兒去吧。

導演究竟是不是撩妹,這還真不好說,但是狹隘的想一想,如果導演真的那麼勾一下小指頭,女孩大概率會“奮不顧身”,這個完全不是不合理推測。

不過,故事裡頭的導演,和女孩看試映的時候,看到一半,就實在看不下去了。

對于導演這種“拔腿就走”的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女孩和導演助理都異常的“悲憤”,因為這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女孩覺得自己有責任對這部電影負責,對影迷負責。

...

于是,在“導演去哪兒”的過程中,女孩和助理在紐約的雨中,又見識了一場感情糾葛。

這又是一場最好的朋友睡了自己的老婆,而自己的老婆覺得所有責任都在丈夫的狗血大戲,戲份雖然不多,但信息量也是不要不要的了。

這個社會,男人要為自己的出軌負責,還得為自己老婆的出軌負責,反正,感情出的問題,都是男人的責任。

在這場感情尬戲中,女孩身處其中,也異常尴尬,所以,又毫不猶豫的挂斷了男孩的電話。

...

在繼續尋找導演的過程中,女孩又邂逅了一位大明星。

在閃光燈和狗仔的追捧下,女孩完全忘卻了自己尋找導演的初衷。參觀了一下明星的卧室。

接下來,一場精彩的心理大戲上演了。

女孩知不知道這位大明星要幹嘛?心裡明白着呢,但是,有什麼關系呢?不就是睡一覺麼,就當是白嫖,而且白嫖的還是大明星。

話說,這女孩是不是因為導演沒“上鈎”,才毅然決然的脫光了自己的衣服?這個思想有點狹隘,沒必要把人想得這麼“壞”。

可惜的是,女孩脫光了(伍迪艾倫還是給點面子的,保留了三點),大明星的女朋友回來了。

What?你不是說和女朋友分手了?人家經過好激烈的心理鬥争,才把自己剝離“小三”的位置,現在人家衣服都脫了,你給人家看這個?

女孩是怎麼樣“落魄”的走在紐約的雨中,心情如何,我們完全不知道。但女孩最終還是很理直氣壯的告訴男孩,“我裡頭什麼都沒穿,但是,你也不要問我為什麼”,是的,一個簡單的采訪,放了男朋友N次鴿子之後,竟然就光着身子回來了,還不能問。這個解釋,一流。

紐約的所有計劃,都泡湯了。

但是,他們還有時間去坐一次馬車。

在馬車上,男孩終于明白了自己要的是什麼,而女孩也坦然接受了男孩給她的錢,在她的臉上,看不到對這段“破裂”的感情的一絲留戀,或許,這也是她對這段感情的真實表達。

...

而男孩的故事線,相對“單純”,因為,大部分時間,他都是在被自己的“女友”放鴿子。

然而,紐約畢竟是他的“老家”,在這裡,他也有很多的回憶。

在被放鴿子的這段時間裡,男孩也拜訪了幾位老友。

說一個特别的,是關于婚姻。

男孩的一位老友,即将結婚,他們的感情很好,也願意結婚。但是私下裡,他對男孩說,如果結婚,他會崩潰。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的另一半,笑起來超級恐怖,而作為準丈夫,他又願意看到準妻子笑,這個問題要了命了。

沒有體會的男孩覺得笑能恐怖到哪裡去?事實上,在吊足了觀衆胃口以後,伍迪艾倫還是把這個“恐怖的笑”展示了一下,是有點恐怖。

不過,還是相信,這對“煩惱”的小夫妻,最終還是會走進禮堂,因為婚姻,不就是明知道對方的缺點,還願意去接受的嗎?

在男孩的另一個故事裡,他終于和自己的母親和解,這個收獲,大概是男孩最值得珍貴的禮物。

在這個紐約的雨天,男孩還是最終明白了自己想要什麼。

好了,故事說完了。

但是回頭想想,伍迪艾倫是“單純”的講了一對小情侶的故事嗎?好像也不是。

人生,總要學會成長,任何的成長,也都需要代價。

男孩是足夠幸運的,他終于明白什麼是自己想要的,也希望女孩最終也能足夠幸運,能明白什麼是自己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