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間的巧事有很多,最讓人哀歎的,莫過于“造化弄人”!

都說,“女人是沒有愛情的,誰對她好,她就跟誰走!”

如果女人當真這麼沒心肺和一味隻是自私地索要寵愛,那這世上應該少有因愛而傷這回事了!

安靜的女子,最好遇到一個懂她而又屬于她的人,否則,不懂的是荒涼,懂了又離開的是給秋天留下一層霜。

也許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有一段為某個人而榮而枯的情感,放下了,是一程,放不下,是一生。

...

《神雕俠侶》中,有個安靜的女子,她叫“程英”。

楊過被金輪法王打傷,被程英救下,他醒來時看到的程英,是一個正在專心緻志寫字、姿勢飄逸的少女背影。

楊過清醒過來,想到自己迷迷糊糊中叫人家姑娘好幾聲“姑姑”,自覺失禮,想要道歉。

程英沒有說任何介意的話,反而出乎楊過意料,她安慰楊過,等傷勢好了就可以去找姑姑了!

很平靜的一句,“别太擔心了,終究找得到的。”

“終究”兩個字,好像她知道這世間的尋找有多辛苦,也好像知道,一切用心都不會撲空。

刹那間,楊過在心裡把她和自己認識的所有女子做了個比較——

“這幾句話溫柔體貼,三分慈和中又帶着三分的敬重,令人既安心,又愉悅,

與他所識别的女子全不相同。

她不似陸無雙那麼刁鑽活潑,更不似郭芙那麼驕肆自恣。

耶律燕是豪爽不羁,完顔萍是楚楚可憐。

至于小龍女,初時冷若冰霜,漠不關心,到後來卻又是情之所鐘,生死以之,乃是趨于極端的性兒。

隻有這位青衫少女卻是斯文溫雅,殷勤周至......”

這是《神雕俠侶》第十五回“東邪門人”的情節。

這時候,楊過正在找姑姑小龍女,程英對他來說是個一無所知的陌生人,最多不過是救下自己的一個善良的救命恩人。

這時候,程英對楊過也算不上熟悉,至多也是楊過救了自己表妹陸無雙,是個好心腸的人!

可是很奇怪,就是這正式的初見,程英這樣穩重内斂又心細的姑娘,撞上了世間看似最不靠譜兒的事——一見鐘情!

她見楊過衣衫褴褛不堪,心靈手巧地比着楊過原來的衣衫做了件新衣。

楊過從她身上看到的,不是姐姐的體貼,而是母親的慈愛。

那時候,女子是不可随意為誰縫制衣物的,但程英隻像舉手之勞而已,沒有二話。

楊過靜卧養傷,看到最多的,就是程英一直安靜寫字。

當楊過湊近了要看,她卻以自己字醜為由,不讓看。

後來楊過耍滑頭兒,偷偷拿了程英撕碎的紙屑來看。

程英寫的是——“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詩經·鄭風·風雨》裡的句子,“既然見到了這君子,為什麼我還是不歡喜?”

君子,品德好的人,女子的心上人。

楊過有些疑問:自己遠算不上君子,再者不過隻是相識,算不上深交......可是,程英見到的,除了自己一個男的,也沒别人了!”

等再聽到程英吹箫,楊過切實地聽懂了曲中意。

程英吹的是《詩經·衛風·淇奧》裡的幾句,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就像我們喜歡一個人,總會在心裡給對方一個獨特的稱謂。

在這個階段正吊兒郎當的楊過,絕對和溫文爾雅、溫潤如玉、溫良恭謙等官方定義的“君子”一詞不搭邊兒!

然而程英還是用這個詞定義了楊過。

此君子,非“謙謙君子”,而是“心上人”!

作為一個旁觀者,我怎麼也覺得程英這樣美貌又靈秀的姑娘,不該看上楊過這樣“不入流”的混小子。

沒有知根知底、沒有同甘共苦、沒有同生共死,程英的喜歡來得太突然!

我鬥膽世俗地分析,理由不過有二:楊過很帥!心眼兒不壞!

程英一頭撞上南牆,矜持是一回事兒,用盡所有對你好是另一回事兒!

知道李莫愁要來尋仇,自知不是她的對手,程英在布陣以後把自己手中的半方錦帕,交給了楊過。

當年李莫愁送給陸展元的一方錦帕,自己和表妹陸無雙一人一半,李莫愁看到錦帕會手下留情,饒人不死。

程英瞞着陸無雙,也沒有告訴楊過真相,隻是把自己手中的活命機會留給了楊過。

李莫愁尋來,在生死關頭,楊過左右拉着程英和陸無雙,分别叫着“英妹”、“雙妹”,盡管他内心的想法是,“唉,可惜不是姑姑在身旁陪着我。”但那一聲“英妹”的親近,相比于“程姑娘”的疏離,足以讓程英内心歡喜一萬次!

楊過會和鬼精靈陸無雙“媳婦兒”、“傻蛋”的互相玩鬧,在安靜的程英面前,他也把自己所能的禮貌分寸的“君子”,做到了最好!

暗戀和單戀,明明都是自己的事,可所有的悲喜,卻都被另一個人牽動着。

更多時候,對方都在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也或者,對方壓根兒也沒做什麼,

可到了自己這裡,喜上加喜、悲上愈悲,往往是常事!

喜歡一個不屬于你的人,吃醋都沒資格!

第十六回,馮默風和李莫愁打鬥,燒壞了李莫愁的衣衫。

楊過看李莫愁狼狽,出于同門的仁義,把自己的衣袍扔給了李莫愁。

金庸大師把這段寫得有深意:

“程英見楊過将自己所縫的袍子送給李莫愁,當時情勢緊迫,那也罷了,

但他新袍底下仍是穿着那件破破爛爛的舊袍子,顯見這袍子因是小龍女所縫,

他親疏有别,決不忘舊。程英心中微微一酸,裝作渾不在意。”

看喜歡的人發朋友圈動态,是新聞要點開,是廣告要看看,是音樂要聽聽,那種細緻入微,誰喜歡過誰知道!

程英心酸,卻裝作若無其事,不是大度懂事,隻因知道自己的身份角色,沒資格!

...

陸、楊二人,沒有很多的交集,再有多故事的下文,是第三十二回“情是何物”裡。

小龍女跳斷腸崖,楊過找不到小龍女,一通猜測後,猜想到小龍女有可能不慎跌入公孫止夫婦墜下的陷阱洞,想要下去尋找,卻因中毒而手腳無力。

程英看出楊過的心思,自告奮勇卻又特意問了一問,問楊過是否信得過自己。

金庸大師沒有讓楊過正面回答,卻是以作者的身份陳述了一句,

“除小龍女外,楊過最服的便是程英”。

楊過服程英的,不是武藝或才智,而是他知道:

這個姑娘在自己面前的真心有十分!

再來看看,楊過給程英的是什麼呢?

楊過公平又公允地對程英和陸無雙表姐妹說,願與兩位義結金蘭,情同骨肉。

陸無雙是個機靈鬼,卻也聽得出楊過這話的意思,隻一個“眼中含淚”。

心細如發的程英呢?

“程英心中一酸,知他對小龍女之情生死不渝,因有十六年遙遙相待,故要定下兄妹名份,以免日久相處,各自尴尬......”

看似是一個“妹妹”的親近身份,可也是這個身份,成了一把尺度森嚴的戒尺、一道永遠無法逾越的鴻溝。

就是這義結金蘭以後,楊過,似春天最後的一陣風,輕揚而過。

程英的春思,就此花開到荼蘼。

楊過離去,留下珍重之語:“兄妹之情,皎如日月”。

陸無雙不加掩飾情感的心中大痛,程英安慰她:

“三妹,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複如斯。

你又何必煩惱?”

勸着别人不煩惱,她自己呢?不也還是話說完忍不住流淚了嗎?

...

“英”字含義:未綻放的花朵。似玉的美石。才能出衆的人。

以上三者,皆是美好,可程英的英,卻更像是落英缤紛一場,美得義無反顧,也美得用盡所有!

楊過隻知程英給自己的感覺——“但覺和她相處,一切全是甯靜平和”,卻不知她的平和之下有多少暗湧!

認識一個人,是從0到1。

愛上一個人,是從60到100。

而愛一個無法愛的人,是差一點就及格的59!

比起0分的毫不care,比起60分的不好不壞,比起80分的互相屬意,比起100分的緣定今生,59分的那個,被1分之差的遺恨傷到了極緻!

退不回那59步,卻也得不了非他不可的最重要的一分!

“愛,是如對方所願,而非如你所願!”

想讓對方幸福是真,看到對方幸福,自己心酸也是真!

千千萬萬的時光之際、人海之中,或早一步,或晚一步,不偏不倚地,你我緣分錯開了!

隻是一步,卻往往是一生!

有人說,“不能以愛情來收場,所以才用友情來圓謊!”

是啊!

比起從未遇見和死生不見,看到對方好,便是自己能力範圍裡最欣慰的事了!

愛而不得,有兩種。

有多少愛,就有多少恨!

有多少愛,就有多少憾!

李莫愁式愛情,是第一種。

程英式愛情,是第二種。

前者,是為了得到。

後者,是為了讓對方得到想得。

...

在這一生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人。

這些人出現讓我們學會的,更多的不是如何拿起,而是如何放下。

我放下的,不是你,是非要怎樣的一個執念!

你好好的,對我來說就很好!

也是一句,“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字裡行間是你,言外之意是你!

如果對一個人好,就能由感動變為感情,那多好!

如果緣分可以天道酬勤,那多好!

如果感情不講究先來後到,那多好!

如果愛情隻是付出就可以,那多好!

如果我愛你而你剛好也是我的,那多好......

——枕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