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人找一部想看的電影瞅瞅,在看之前,習慣先上網了解一下故事梗概,知道電影大概講的是什麼。如果電影連簡介都不怎麼吸引人,也就沒有點開看的必要了;如果是一部不錯的電影,看了簡介就會很想知道故事的發展和走向,迫不及待地點開觀看。
如果不看梗概就打開一部電影觀看,有些好電影會從頭到尾直牽人心,比如劇情片就是故事講得好,科幻片多是特效不錯,動作片會是開頭就有精彩打鬥等等,自然會耐心看完。而有些好電影比較慢熱,前面花個十來分鐘預熱,沒耐心的就會選擇放棄不看,這時候更體現了了解一下電影梗概的意義。
比如剛剛看過不久的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不熟悉的語言本就降低了一些觀看的欲望,而剛開始講的又隻是不正當的男女關系再加上一起兇殺案而已,略顯無聊,于是不禁對電影的好口碑心生疑惑,又去看了一下簡介,才知道後面還有更多的情節在裡面,再回頭看了下去,才覺得沒有因此錯過一部好的電影。
看簡介不用擔心劇透,因為主要的情節,比如中間的曲折過程與反轉等,不可能出現在簡介裡面。未看電影先看影評才會有劇透,所以一個有“素養”的人寫影評,一般會加上“劇透警告”之類的警示語。
還有一種常見的情況會出現劇透,就是和一個看過該影片的人一塊看電影。對于劇透,因人而異,有人無所謂,有人會很反感。
大學時某節課上老師放一部電影,我看過該電影,到中間某一個情節時随口說了一下接下裡發生了什麼,結果令旁邊的一名女生甚是反感。相反,在家裡姐姐想看電影,找了部我看過的電影讓我陪她一起看,中間偶爾我會說接下來的情節走向,姐姐反而會再重複一下以示确認,或者再追問一點兒,我便會多透露一點點,到覺得該收住了,就會讓姐姐接着往下看,不能把懸念全說完了。
也許單純是每個人對于劇透的态度不同,也許重要的是看和誰一塊兒看電影。我也不太喜歡劇透,但如果是和姐姐一塊看,她給我稍微劇透一點,我也不會介意的。
說起來每年能和姐姐一塊在家看電影的日子也就那麼幾天,離家之後,時間長了就挺想她的。
回到電影,目前來說最不想被劇透的電影是《複仇者聯盟4》,然而現在已經知道鋼鐵俠死了,美隊老了。劇透内容不多也不少,忍了幾次沒去看槍版,靜待高清資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