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年是個有意思的年景。

這一年,在東方,龐大而腐朽的漢帝國被外戚王莽篡位,改國号為新,史稱新莽。韬光養晦幾十年的莽哥終于執掌天下,開始他雄心勃勃的改革計劃,當然結局衆所周知,就不贅述了。

在西方,屋大維成為羅馬實際統治者“奧古斯都”已經30多個年頭了,帝國強有力的軍事實力支撐其不斷進行擴張,地中海幾乎己經成為羅馬的内湖。然而盤踞在歐洲中北部日耳曼尼亞地區的“蠻族”,并不心甘情願臣服于羅馬帝國,于是奧古斯都決定依靠武力來征服日耳曼尼亞諸部。

那個時代,相比于政治經濟文化高度發達的羅馬帝國,歐洲中北部大部分地區的“蠻族”還處于半原始部落時代,基本沒有什麼像樣的國家和行政組織,沒有什麼常備正規軍隊,部落之間的打仗就是部落裡糾集幾百号披着獸皮的獵人農民拿着農獵用具直接打群架的模式。

所以面對着具有着極高戰術素養和軍事組織能力的羅馬帝國軍隊時,那些看似身材魁梧膀闊腰圓的蠻族戰士們基本上是不堪一擊的。以至于各個部落信仰的各種神都不見得長一個樣,但基本上都能達成一個共識:就是羅馬軍隊是不可戰勝的。遇到羅馬軍隊,要麼臣服納貢,要麼全村老小躲入深山,總之,打,是沒有任何希望的。

日耳曼尼亞行省總督提比略是個厲害角色,先不說他日後繼承了奧古斯都的帝位。他在日耳曼尼亞期間,率領帝國北方軍團穩紮穩打,用武力壓服了一直不肯低頭的切魯西人。切魯西人可不是善茬,但在提比略面前被治的服服帖帖,幾乎一點反抗的餘地都沒有。就在切魯西人無比郁悶的感慨怎麼攤上這麼一個厲害對手的時候,局勢忽然發生了變化,帝國的潘諾尼亞行省發生了暴亂。

潘諾尼亞大緻就是今天的匈牙利、羅馬尼亞、塞爾維亞、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奧地利東部地區,那些地方狀态基本跟日耳曼尼亞地區差不多,也是大大小小的衆多半原始部落,當地群衆也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一旦遇到理解不了的事情就容易情緒激動,進而爆發群體事件。帝國認為,單憑說服教育是沒有用的,隻有帝國軍隊的刀劍皮鞭才能讓群衆們冷靜下來。于是提比略就帶了北方軍團的大部分去潘諾尼亞平亂。

說切魯西人的機會來了不是沒根據的,新任的日耳曼尼亞總督瓦盧斯是原帝國叙利亞行省總督,此人才幹比不上提比略,但是貪心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上任後對當地部落的貴族的掠奪和羞辱,導緻那些原本投靠羅馬的投降派貴族勢力逐漸和部落中反羅馬勢力走在一起。

其實那些部落裡所謂的貴族,無非就是穿着的獸皮比普通群衆的齊整一些,家裡的牛羊比普通群衆的多那麼幾隻而已,物質條件并沒有比普通群衆好哪去,更多是依靠着祖先傳遞下來的優越感維持一下體面而已。但是瓦盧斯好像不太明白這點,他對這些所謂的“貴族”的羞辱,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其實也是群衆,想要吃好喝好過體面,就得跟着群衆一起鬥羅馬。

瓦盧斯再不濟手上也有三個完整的羅馬軍團,亂七八糟加起來也有三萬多人。原本包括切魯西人在内的衆多“蠻族”在三個羅馬正規軍團面前依然是不夠看的,但是瓦盧斯手下有個将領阿米尼烏斯,他也是切魯西人,隻不過從小被作為人質在羅馬長大,由于作戰英勇,而且具有指揮才能,逐步升職為羅馬軍團的一個優秀将領,但他内心一直渴望能從羅馬帝國統治下解放自己的切魯西老鄉們。

于是,瓦盧斯的無能指揮,阿米尼烏斯的裡應外合,條頓堡地區森林密布地勢崎岖,連日暴雨道路泥濘的惡劣天氣,同仇敵忾的日耳曼尼亞各部群衆,等等,這些條件奇迹般的湊在了一起,三萬多羅馬北方軍團的士兵被沒有詳細數據記載的一衆蠻族群衆在條頓堡森林地區給消滅了,史稱條頓堡森林戰役。而且是消滅的徹徹底底,留着腦袋跑回去的羅馬士兵不到十分之一。瓦盧斯戰敗後自殺殉國,總算是保全了名節,他要是不自殺的話,即使僥幸活着回到羅馬,等待他的也隻能是重罪。

此次大敗,正值羅馬帝國對外擴張之時,一下損失了三個精銳軍團讓帝國統治者奧古斯都痛心疾首,帝國向歐洲中北部擴張的步伐也受到影響一度停滞。

帝國的皇儲提比略在完成平定潘諾尼亞暴亂之後,回軍重入日耳曼尼亞,繼續穩紮穩打,終于鞏固了帝國在此的統治。直到條頓堡森林戰役七年後,已經繼承帝位的提比略委任自己的侄子日耳曼尼庫斯為新任的日耳曼尼亞總督,率領帝國軍隊在安格利瓦爾瓦戰役中徹底擊敗了阿米尼烏斯率領的蠻族部落軍隊,才算是正式洗刷了條頓堡森林戰役的恥辱。

雖然羅馬帝國對日耳曼蠻族的戰争一直在持續,但老話說的好,歲月是把殺豬刀,羅馬帝國也不能避免挨刀。在東西羅馬分家後,日薄西山的西羅馬帝國最終還是被日耳曼蠻族軍隊徹底攻滅。從此,歐洲進入了中世紀的黑暗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