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無事,看了一部電影《末代皇帝》。
講的中國最後一任皇帝:溥儀的一生。

愛新覺羅 溥儀 三歲入宮,成為皇帝。一生經曆王超颠覆、軍閥混戰、民國、僞滿、抗日、解放各個大事件。一生跌宕起伏,可以說是曆盡人世滄桑。享受過榮華,當皇帝時候的唯我獨尊。也經曆過年輕時候的摩登,在搬出紫禁城後成了花花公子,談笑人間。後又自覺或不自覺的成為日本人的傀儡,失去了最後的一點自由的機會,并逐漸沉淪。
影片全長3個半小時,看起來卻一點都不讓人覺得悶。因為傳達出來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每一個小小的場景,都能讓人聯想到一個個完全能在曆史書中查看到的大事件。
電影的背景音樂铿锵有力而又有一種讓人無能為力的曆史滄桑感,然後再搭配演員尊龍的神級演繹,一個個經典鏡頭下,真的穿越時間,透過了鏡頭,傳達出某種能直擊心靈的感觸。
電影中有太多的鏡頭讓人唏噓: 比如小溥儀的媽媽死了,溥儀想去看媽媽,但是看守紫禁城的人卻百般阻撓,當他騎着自行車就要離開紫禁城時,護衛卻把那扇回去的門給死死的關住了。一邊是表面上的至上皇帝,一邊是喪母的至痛,當們關上那一刻,真的不敢想象當時的心情。
還有在僞滿做皇帝時,自己的皇後給自己戴綠帽,然後自己還是最後一個知道的。而當皇後婉容生下孩子後,孩子被殺害,婉容被帶走。溥儀此時卻還在被日本人脅迫着簽辱國文件。當他終于妥協簽完,追向皇後時,日本人又把門給關死了。似曾相識的場景,但是此時的溥儀已經不是一個小孩子了,當他克制,隐忍回頭望向限制他自由的日本軍官時,那種淩厲而又無可奈何的眼神,真的讓人百感交集,心頭劇痛。就像一頭被死死卡住要害的龍,帶着屈辱和不甘,含着怒火和咆哮透過眼神傳達出來。

最後,溥儀在學校,或者說是監獄裡進行改造。終于不用再背負什麼而活着了。 出獄後的他,回家需要買票了。當故宮的小朋友,提問怎麼證明你以前就住在這裡時,溥儀從龍椅下掏出一個蛐蛐罐子,開心的笑了。笑的像個孩子。
影片在一種壓抑中讓人感慨萬千,溥儀一生都像是在一個籠子裡一樣。像一個被設定好的符号一般活着。在每一個重大抉擇中,貌似他都能有自己的選擇,卻實際上隻能做出别人已經設定好的選擇。
或許人最重要的是自由,是當自己努力奔跑時候,不會再有那麼一扇死死關着的門擋在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