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幾天各大社交平台都被《哪吒之魔童降世》刷屏,這部國産動畫電影可謂口碑炸裂,票房更是逆天,截至發稿,票房已近30億大關,強勢進入内地票房總榜前十,也是榜單中唯一一部動畫電影。

        在朋友無限安利之下,筆者也去觀看了這部神作。看完喚起了我的童年記憶——《哪吒鬧海》。于是筆者在網上重新回顧了這部上映于1979年的哪吒動畫,今天筆者就從相距整整40年的兩部電影裡的人物形象中,來試圖剖析一下兩代人的生活環境及文化觀念上的差異。

一、 哪吒

        首先當然是主角哪吒,79年版的哪吒正義凜然,能力高強,是陳塘關的孩子王,幫受欺負的小夥伴出頭。70年代的孩子,基本都以“散養”為主,父母也基本沒有孩子早期教育的認知,于是鄰裡的孩子便自然形成一個圈子,像哪吒那樣的孩子王也就會自然而然地産生。

...

圖片發自簡書App

        而19年版的哪吒内心孤獨,希望融入周圍的圈子,渴望得到周圍人的理解。就像現在的孩子,周圍各種高樓大廈将他們從空間隔離開,數不勝數的培訓班将他們從時間上隔離開,所以孩子無法很好地走進對方的内心,彼此間充滿着彼此的不熟悉,不理解。不難讓人感受兩代孩子的成長環境的差異。

...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二、 敖丙

        79年版的敖丙就是孩子圈裡的壞小孩,霸淩者,是一個單純的反派角色,仗着其父龍王天神的身份捕捉童男童女,于是被哪吒抽筋剔骨。

...

圖片發自簡書App

        19年版的敖丙人物設計有血有肉,與哪吒性格相對,内心柔軟卻背負着家族的使命,是一個内心壓抑的标準好學生。電影主線也不再是正派與反派之間非黑即白的矛盾,而是人物内心的自我矛盾,最後敖丙與哪吒内心的自我矛盾化解,共同抵抗天雷咒的情節,導演用了無比炫酷的特效,加上人物内心情感的刻畫,讓人血脈噴張。

...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三、 哪吒父母李靖殷十娘

        79年版的李靖對外膽小怯懦,對所謂天神龍王唯唯諾諾,為讨龍王寬恕不惜與自己的親骨肉哪吒拔刀相向,對内卻無時不刻想彰顯一家之主的威嚴,“你這個逆子”“還不快向天神認罪”等台詞無不體現李靖這種人物性格。不得不說那個年代的男孩子普遍與自己的父親關系不好,就是這種成長環境導緻的。而殷十娘在79年版的動畫裡根本沒有一個鏡頭,連一開始懷胎三年六月産子的情節,都是從一個下人的嘴裡一言帶過。與其說是一個人物,不如說是一個工具,隻是承擔把哪吒帶來世上這個責任。可想當年與現在的男女觀念存在巨大的差異。

...

圖片發自簡書App

        19年版的李靖殷十娘夫妻,被導演按照今天的标準,打造成一對完美的父母。李靖偉岸而有擔當,幫孩子解決一切困難,竭力解釋村民關于哪吒的誤解,挨家挨戶求村民參加哪吒的生辰宴,甚至打算犧牲自己替哪吒承受天雷咒,在哪吒不知情的情況下默默地付出。而殷十娘定位是一個整天忙于斬妖除魔的女強人,但也盡量抽時間陪哪吒成長,唯一所願就是哪吒能在天劫降臨前的短短幾年裡開心的生活,斬妖除魔也是為了盡量化解村民對哪吒的排斥。總之19版的李靖父母就是當代父母的典範。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四、 太乙真人

        79年版的太乙真人是一個見識淵博,氣質凜然的師者形象,教哪吒法術,賜哪吒混天绫乾坤圈火尖槍風火輪,更是支持哪吒懲惡揚善的行為,其教育方式與哪吒父親李靖形成鮮明的對比,從形象刻畫上來看,那個年代的老師是受人尊重的,傳道受業解惑的師道及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觀念深深刻在人們心中。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反觀19年版的太乙真人的定位,可以說是電影裡的一個醜角,哪吒從沒尊重過這個所謂的老師,傲慢不屑的一句“你能教我什麼?”,充分反映了在今天信息獲取渠道多樣化,獲取便利性極度提升的教育生活中,學生的視野以及知識可能已經超過了老師,讓當今的師道尊嚴蕩然無存,而與業績挂鈎的教學制度也讓老師隻能靠取悅學生為生。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後筆者想談一下19版哪吒電影裡的一個細節,就是乾坤圈,筆者認為電影裡的乾坤圈是一個隐喻,代表了約束人性的社會規則,無疑現在的社會越來越講究個性,各種各樣的社會規則的約束讓人覺得難受,而當真的失去規則的底線,我們得到的可能不是自由,而是迷失甚至是災難,最後哪吒将乾坤圈從脖子摘下套在手上,比喻守住規則底線,接受規則,這樣便能很好地适應和利用規則,發揮自己的力量,這就是一個孩子真正的成長。

...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以上就是筆者對兩版哪吒的理解,你心中的哪吒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