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月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戰争打響了,所有的生活都亂了。西安城被圍的密密麻麻,炮彈聲,哭喊聲,孩子,老人,女人,男人,誰都逃不過死亡的噩夢。
《白鹿原》是陳忠實的“一部民族的史詩”,其間記錄了白鹿原祖孫三代的矛盾沖突,一代代人從保守到新變,從固守祖訓到沖破束縛。
我本身還沒有看書,隻是看了電視劇。原本上課的時候學到了陳忠實,填空題考到了《白鹿原》。當時時間尤其緊張,老師竟沒有詳細介紹陳忠實作品,隻是指點了一下,順便推薦了電視劇,而我最終沒有去對他進行詳細探究。到了今年暑假看了電視劇才知道,這樣的電視劇才真的是好電視劇,而陳忠實的《白鹿原》更是一部巨作。現在來研究也并不晚。
《白鹿原》有一種魔力,這種魔力充溢在每一集的時間短裡。看電視,可能誰都會有一種毛病,就是拉動快進條,隻看好看的不看無味的。但是白鹿原,他不會讓人存在這種情況。當我看白鹿原的時候從頭到尾都看不夠,似乎有一種牽引的魔力,吸引着我的眼球,召喚着我的心靈。白鹿原,他的内涵太過豐富充盈,而這裡我先說說我看到的生命。
雖然,并不是真正的戰争片,但是我看到的戰争總會帶給我強烈的反映。或許是作為中華兒女都有的愛國情感,或許是心底固有的對生命的敬畏。
1926年,西安城被圍,一夜之間處處變成了廢墟。有的人永遠留在了夢中,有的人從美夢到噩夢,繼而受到了死亡的威脅。新一代成長的學習的殿堂――學校,已然逃不過飛機的轟炸。學生――新成長的一代,渴望求學,熱愛求學的孩子們,也倒在了炮火之中。學校散了,家庭也散了;人心動了,國家也就不穩了。
一個新生命的誕生會帶來死亡,一個新勢力的誕生也會帶來犧牲。這世間新舊更替,就是一生一死,維持着地球上的平衡嗎?雖然身處新時代的生活中,處在中國和平的保護下。我常常在想,為什麼會發生國民革命,解放戰争這樣的鬥争。身為中華兒女,内戰是那麼的可怕,比外強侵略中國更加的令人心寒。或許這就是曆史的必然,可我總接受不了,我的心依舊的寒冷……
那是屏幕之上,隻能從視覺之中感受到的悲痛。我們不知道當時的人們心會有多麼的絕望,而我們也無法去測量他們的恐懼。我看到了第一個場景,那是一個小女孩,黑黑的面孔全是炮灰,也許她是被父母用生命保護下來的。這樣的一個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曾經的她會是家裡的開心果,會是家裡的珍珠,而如今的她就算活了下來,會不會也隻是暫時的?未來的她,那麼小的她,該怎麼面對可怕的戰争?第二個場景,那依舊是一個孩子,那是被媽媽用身軀保護下來的孩子。在危險的時刻,媽媽總會不顧一切護下自己的寶貝,可是沒有了媽媽,孩子還會健康成長嗎?第三個場景,那是戰争的場景,一個個青年扛着槍,堅守着陣地,絕對服從長官的命令。子彈來了,用自己的身軀擋住,再拼盡自己的最後一絲力氣射出一個子彈,阻擋“敵人”的進攻。這鮮活的生命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就這樣沒了……
臨時改造的醫院全是求救的呼喊聲,有人有幸撿回一條姓名,有人無幸隻能永遠離開。這時的生命在死亡面前都是那麼渺小,那是被迫出了校門的孩子,還沒有學會打槍就跑到了戰場上,男孩兒上戰場丢命,女孩兒上戰場救命。一場戰争傷害了多少人,弄丢了多少生命……
白鹿原裡的生命一個個都有着他獨特的意義。白嘉軒,“大生命”的代表。他用自己的生命保護着族人,護着白鹿原這一片宛如世外桃源一樣都祥和的地方。他為族人争取到土地,又為族人維系着精神的家園,讓孩子們學習做人的道德變成和朱先生一樣的厲害的人物……鹿子霖,“小生命”的代表。他隻是希望自己的小家能夠安安穩穩,自己的孩子光宗耀祖,傳宗接代,一代代将鹿家延續下去……鹿兆鵬,“新生命”的代表。從小的他,就有着與他人不同的特點。求學,學的是做人的道理,豐富都知識,而他的知識并沒有被封建頑固的思想束縛。求學的他轉而成為新力量的号召者,響應全體的求學青年立志學習,求新求科技,保衛國家,抵擋外強……白靈,“女性新生命”代表。那是女性還未完全獨立的時代,白靈勇敢突破封建束縛,拒絕纏足,拒絕放棄求學。用自己的生命去勇敢追求學習,積極投身于新學的浪潮中……
一代人有一代人不同的生命,一代人又有不同的思想,一代人還有一代人不同的情懷……
曆史終歸是過去的記憶,逝去的生命是悲傷,是痛苦,是時代的印記,永永遠遠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訓。而如今,我們的生命,又是青春有力的生命,又是國家未來的生命,何不最大限度的完成我們生命的意義?偉大的是每一個人的生命,時代會影響生命的存在,也會賦予生命的意義,但是生命又是一個獨立的主體,他有權利去完成自身的生命含義!
我們的生命縱不該如先人一般被摧毀!我們的生命是和平時代最美麗的向日葵!向上向光向着太陽生長強大!
最後祝每一個生命都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