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煙将盡 塵未遠餘音萦繞   隔岸相顧 盼願再無喧嚣

暮色将至 輕吟唱心愛歌謠   待到破曉 奔赴家鄉懷抱

化作古風 背負青山人未老   摯友已故 精氣終究未倒

故土燃燒 守衛者湧向風暴   無憾與你相遙 幸而留下微笑

                                                                               ——《蘇州河》

...

淵源遠流長的曆史長河中,我們隻是一粒小小的塵埃。然而,有血有肉的英雄壯士,被激發出來的熱血男兒,不怕敵人,不畏生死,不懼槍林彈雨,為了同胞不被欺辱,為了國家領土不被侵略,舍身取義,戰死沙場。正所謂,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

電影《八佰》講述的是一個在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被圍觀的戰争故事,史稱:八佰壯士。

影片中出現的很多畫面和情節都值得我們去琢磨和思考,劇中沒有刻意渲染犧牲,反而從一個個貪生怕死的小人物身上看到了轉變和鬥志,不論是姜武、歐豪還是張譯飾演的人物角色中,都可以看出人性懦弱,貪生怕死的一面。然而,當親眼看見自己的血肉骨親被敵人淩遲辱殺,内心的憤恨便激發了鬥志。

...

劇中的白馬是整個影片的靈魂和升華,象征中華民族的不屈不撓的精神。白馬沖出倉庫,肆意地在馬路上奔跑,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也能突出重圍,痛快淋漓。

一條河、一座橋、一堵牆

蘇州河的一邊燈紅酒綠,歌舞升平,過着人間天堂般的生活;河的另一邊戰士們被困在倉庫中,沒吃沒喝,還要奮勇殺敵,形成鮮明的對比。不知道當時的他們是怎麼樣的心情看待眼前這一切。然而,為了阻止敵人攻破那最後一道防線那堵圍牆時,在那生死一線間,毅然決然的捆上炸藥包與日本人同歸于盡,口裡還大聲的喊着自己的名字來自哪裡。這一幕幕景象引入了我的眼簾,這一陣陣爆炸聲,穿透了我的耳膜,激發着我的熱血,點燃了我的愛國之情。而那一座橋,有一群年輕人不畏生死,為了給四行倉庫的守軍遞送電話線,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短短的一座橋,是如此的漫長和艱難,斷送了無數青年的鮮活生命。最後,還是靠青幫弟子的鼎力支持才可以成功。

...

至于故事的前身和延伸的結尾,以及每個片段情節所反映出的曆史背景,人物故事在這裡就不做過多解析。影片首映後,影評褒貶不一,關于影片的情節、人物、攝影、畫面、後期制作等等都衆說紛纭,我想即使還原了真實的曆史故事,也會有人持不同觀點吧。對于内容和制作我不做過多描述,畢竟不是專業人士,本人僅對于觀影後激發的愛國之情,做出個人的态度和觀點。

看到中紀委官網評價此電影:孤軍背後是弱國的悲涼,而現在的中國已不是當年的中國。站在國家興亡的大義之上,相信每一位同胞都希望自己的國家國富民強,不再受到侮辱和侵略,不再做亡國奴。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2020年8月24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