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奪冠》上映,不負衆望,很淚,很燃!
《奪冠》是個專題電影,是體育電影。講訴的是中國女排近四十年來,一路走過的風雨曆程。但不是紀錄片,也不是紀錄片似的平鋪直叙。
電影将中國女排分兩個大的階段濃墨重彩,其他一語帶過。這兩個階段,也恰恰代表了兩代中國女排的不同理念但相同拼搏的女排精神。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國剛剛經曆過一場劫難,剛剛改革開放,一窮二白,百廢待興。在國際社會,那些所謂發達國家依然用看待全“病夫”眼光看着我們。
而體育,在某一方面完全代表着國家力量。當時的我們太需要一個勝利,一個冠軍了。這時候的中國女排站了起來。
當時的女排強國,已經進入了科學化,系統化的訓練。而我們,什麼都沒有,唯有的就是刻苦,拼命,拼命的練習。
撲倒,翻滾,奔跑,起跳,接球,扣球,一次次,一次次,練,練,練。摔倒,起來,摔倒,起來,一次次,一次次。要達到肌肉記憶,下意識,隻有練,玩命的連。一千次,一萬次,十萬次。
為什麼這麼苦還要練,因為心中有個聲音叫國家,為國争光。這是一種精神,為國而拼搏。終于,女排不負衆望,從1981到1986連續五次奪得世界女排冠軍,曆史第一“五連冠”!
當時年幼,隻是模糊記得,小縣城的電視還不普及,但每當女排賽事,總會有一些院子彙聚很多人,圍着一個小小的黑白電視,外圍的根本看不見,就隻是聽得一個激動的聲音,某某傳給某某,誰誰扣球,界内……,然後人群跟着歡呼。
《奪冠》把這階段演繹的細緻入微,猶如複刻曆史。尤其是宋世雄老師原音再現,突然的就熱淚盈眶。那,是一個全民激動的年代啊!“五連冠”告訴世界,中國,不再是體育弱國,中國,逐漸讓世界矚目!
時間跨入九十年代,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各方各面逐漸“兵強馬壯”。特别是進入新世紀,我們的體育更是百花齊放,奧運金牌闖入世界前列。女排,卻是走入了低谷。
時代變了,我們還需要一個女排冠軍來證明什麼嗎?
需要!體育運動中,三大球類的運動魅力始終淩駕于各種運動之上,代表着運動整體水平。而我們,隻有女排能拿出手,拿過冠軍。現在,依然需要。
2013年,郎平再次職教中國女排。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引進先進的理念和技術,對排球運動由内而外的注入新的認識。
“為什麼打排球?”當初的為國争光給隊員帶來的壓力,現如今的時代已經不能完全成為動力,如何拼搏?
不為國家,不為父母,不為别人,隻為了自己的喜歡和信念,隻為排球本身。拼搏,為了不留下遺憾而努力拼搏,這也是一種精神。理念不同,精神一緻,為了信念而拼搏。
然後,這一新時代的中國女排姑娘們,帶着自信與漂亮,2016巴西裡約奧運再次全勝拿下金牌,接着一路高歌猛進,去年2019再度衛冕世界杯冠軍。
《奪冠》是好看的電影,但瑕疵也有。講訴的是中國女排,雖然郎平絕對主角,卻是有些太過淡化了黃渤演繹的陳忠和。畢竟陳導帶領的中國女排也是輝煌了一個時代,尤其2004年雅典奧運絕地反殺俄羅斯奪冠,精彩的程度定是載入史冊。
還有就是,雖然很喜歡黃渤,但真是沒有陳忠和帥。
然後再說鞏俐,真實演技了得,硬生生演出了郎平本人來。如果沒有看過郎平,覺得她就是郎平,即使看過郎平,也覺得就是本人。現場的每個表情(沒什麼表情),每個眼神,都可以在比賽現場不多的鏡頭裡找到,如同複制。
2008年北京奧運,郎平帶隊美國,家門口戰勝中國。網絡各種言論謾罵,郎平沒有過多出現在媒體,看不到過多的表情。鞏俐的眼神和背影,卻能讓你感覺出郎平當年的複雜心情。
順便再說一下,《奪冠》的配樂似乎很牛。明明并沒有感覺到可以的煽情,但,總會在某些情節,某些鏡頭時候,伴随着音樂,讓人淚目連連。或許是自己本身喜歡女排,也看過那麼一些直播比賽而讓人回憶起當年的激動了吧。
總之,《奪冠》是值得觀看,值得推薦的好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