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們的壓抑與自由!
非常有個性和風格化的一部台灣電影,也是一部導演藝術型作品,它繼承了台灣電影的真實感,也讓演員更多的透過自由、真實、零碎的人物行為來表演,我認為這種做法對于電影整體而言,是一個聰明的選擇,甚至這種行為的細碎比我以往在台灣電影裡頭看到的更碎,更日常化,顯而易見這裡頭(他的影像風格)有侯孝賢的影響,但不同的是,侯導他會對整體有更精準的選擇和整體的平衡去控制,但張作骥在我看來,他選擇了在固定的框架内讓演員(相較于侯導)更零碎的發揮,某種程度上控制了鏡頭但令演員更自由,而這些自由構成了電影裡頭讓人印象深刻的畫面和行為,我覺得會很容易戳中一部分影迷喜愛的點,但又會讓另一些沒有耐心的影迷感受到一種無聊。當然,也會因此給電影帶來些微的失控,但這種失控又不能不說有其藝術特色,如果說稍微有些瑕疵,就在于這種失控還是可以用技巧去藏起來。
我喜歡電影開頭和結尾的兩個片段,開頭,溫情中彌漫着浪漫的配樂與瑣碎的家常構成細碎的生活影像,奠定電影的風格基調。而結尾部分,兩個男主角跳湖後,在湖底身體的舒展使其内在渴望的自由在水中釋放,那一系列水底行為,我認為是自由的,浪漫的。我認為首尾這兩個鏡頭,充分拔高了電影的藝術水準,因為在這兩者之外電影的中間部分,是一個完整的叙事,它更偏向于用家庭式記錄去表達一個圍繞兩個性格各異的男主角展開的更真實,立體的東方家庭故事,而這類故事實際上在中國電影裡頭表達得非常多。
電影整體來看,表達層面還是較為純粹,故事也非常順暢,連貫,沒有中國電影難以擺脫的那種拼湊感,從這一角度,還是挺能體現導演能力(因為生活化的電影實際上很難拍,生活化叙事和連貫都很難,導演需要費更多的的心力去填充電影細節),同時人物自由、細碎的行為和小動作,更真實的撐起了人物和故事,我認為這是電影滿足一種真實性很有價值的細節,這種細節可能在過于戲劇性的電影裡頭,我們很難看見,因為它們在模糊戲劇性,但是對于生活化的電影,它又是一種很重要的基礎,在這個狀态裡,演員是真實的、舒展的、自由的,所以他們能夠呈現非常合理的表演。
整部電影适合在懶懶的,很放松的狀态去看,然後收獲這種真實慢慢凝聚出一種力量,最終擊中你我渴求自由和釋放壓抑的内心!
影像75分
說沒有粗糙感,是不可能的,但影像的自然化,沒有太多藝術痕迹去包裝這種真實難能可貴,最終呈現的影像效果,我認為是符合電影藝術所需。
導演80分
相對而言,有些微不足,但作為一部導演藝術型作品,實際上整部電影最出色的還是在于導演,它充分引導、驅動、控制了電影的走向。
劇本70分
劇本本身,算不上特别的新意,但是細節層面捋的很順。
表演80分
我欣賞這樣的群像,應該說它的這種真實性的實現,非常驚人,到又沒有走向一種真實偏往藝術性的方向,實際上後者是在藝術層面而言,被更明顯投機運用的一種。
創新70分
更多是表達層面的新,它的新是因為它抓住了自由的内核,這對電影而言是重要的!
作品分75分
内容系數0.8(有大師潛質,但風格不夠系統和完整)
影史分60分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我們如何去理解世人,無法理解,我們如何去談一種信仰,從世人的生存開始,以命運結束!布列松的電影最難解的在于人物(生命),或者就這部作品而言,是不平等的衆生,人性的黑白,權欲加重了這種不平等,宗教成為電影的一種精神信仰,所有的生命它不 ...
保有一份接近和記錄真實的純粹,是它的價值内核。小武這個個體所代表的迷惘和缺失并守舊的一類群體,是一個時代部分個體的經曆和記憶,也是多數群體眼中一群很另類的失敗的個體真實生活寫照。他講情義,但不通世故,在變化的世界和人際關系中,處于一 ...
挺有意思的一部作品,頂級的制作、快速切換的鏡頭、密集的台詞,在細節與整體之間找到了某種平衡點,使它既沒有成為一種藝術,也沒有淪為一種商業,它處于二者之間,是傳統美國電影被現代化革新的一個新形态,當然,黑白影像的運用其實沒有特别的必要 ...
齊溪是一位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演員,在婁烨和王小帥的作品裡頭,都有非常出色的表演。這一次,獨幕劇的表演也還不錯,當然,并不代表我認可這種獨幕劇的形式,其實在我看來,獨幕劇要麼隻是平靜的叙述,不帶演員太多的表演,在恰當時刻真情流露即可,并 ...
很好的一個紀錄片,去講葉嘉瑩先生的一生,但也挺可惜的一個紀錄片,它沒把影像語言拍到人心裡去。對紀錄片而言,單純的叙事和渲染再加上采訪,是很單薄的,它的記錄性表達甚于其人物内核,而這部作品裡,通過先生的詩,人生經曆,學生/同事等的采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