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新版《倩女幽魂·人間情》真是為了緻敬原版,那恐怕隻能把自己格式化,永久消失為好。新版失卻了人間的煙火氣,雖然生逢亂世還不如做鬼來得清靜,但幹脆把人間取締了那可不是蒲松齡老先生的原意啊。

蒲松齡先生寫書生,隻是為了緩解書生趕考路上的無聊,弄幾隻女鬼來陪他而已。隻怪蒲先生用詞太狠,把聶小倩描寫太美,所以王祖賢一出現基本把後人的路全封死了。敢翻拍的都是不怕挨罵的,既然不怕,不妨大家狠狠罵幾句。

比起30年前,新版在技術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拍出來的小倩卻非常沉重,缺少了王祖賢那樣的飄逸,竟有一種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頭先着地的感覺。小倩與小雙的姐妹情深,給人一種拉拉的感覺。這是觀衆很難接受的,這種加戲是對書生與妖精戀情的亵渎。

原版的戲是在人間,人間有妖才是故事,如果在妖界講妖那和與鹹魚談理想有什麼區别。一個趕考的書生,從頭到尾沒在人間行走,到處都是鬼氣,走到哪裡都是妖。人間的搞笑不見了,最可愛的那個貪官,在公堂上索賄的段子沒有了。搞笑的責任完全壓在元華老先生一個人身上了。老先生捉妖本已不易,再給他硬帶上這些枷鎖,妖捉得一點都不輕松。

老版的舌頭确實有些惡心,這也是港片的一大特色,不管是張國榮還是周星馳,他們在這方面是不遺餘力的。新版裡沒有這麼惡心的場面,更多地把樹妖以樹的形象來操縱。這樣對樹根的刻畫可謂入木三分,這也是人味的缺失。妖努力修煉是為了什麼,不就是想變成一個人形的玩意兒嗎?雖然燕赤霞對人間充滿失望,但身在妖間的妖卻是想盡辦法要變成人形。
電影的最後人形的缺失到了變态的程度,這種變态是東方情趣的丢失,西化得不倫不類的産物。在原版中,黑山老妖隻是個概念,而新版則不斷加大黑山老妖的戲份,完全是狗尾續貂的感覺。
對,沒錯,看到最後就感覺變成了某種西方電影中程式化的一些形象。把黑山老妖變成一堆堆砌的石頭,再搞出一個石陣讓甯采臣和聶小倩玩起了迷宮遊戲。元華先生也許年紀大了,這次他沒有進入到黑山界,結果黑山老妖沖了出來。

不管是吸人陽氣的樹精,還是貪戀美色的黑山老妖,它們依然像聶小倩那樣進入輪回之中。打了半天妖白打了,當聶小倩托生的時候,這些妖怪差不多也都活過來了。可憐一把老骨頭的燕赤霞白打了,這次雖然給安排了個幫手,但這哥們也是不着調,更多是要和燕赤霞比武的,捉妖的理想和信念都不夠堅定。
但如果非要給新版找個優點的話,那我欣賞它的結尾。甯采臣雖然一路受妖氣幹擾,看樣子他還是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功成名就,加官進祿。有一天,他在街上行走的時候,看到一個聶小倩一樣的女子,女子剛要回頭,電影馬上結束,就是不讓你看清楚。這一點夠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