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自己一個人去看了何以為家,在這裡我要勸你們慎重慎重慎重。觀看感受:壓抑難過,我甚至一度有呼吸急促的表現。

...

《何以為家》去年在戛納電影節首映,今年在中國内地上映。該片斬獲了第71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大獎以及主競賽單元金棕榈獎提名,還有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外語片以及第76屆金球獎的最佳外語片等一系列獎項。着這足以說明觀衆和評委對于這部影片的認可,但我看完之後,隻有一個問題,究竟何以為家?

...

全片大緻講述了一個十二歲的小男孩贊恩要起訴她的父母生下了他,卻沒有對他盡到一點養育的責任。在黎巴嫩的貧民窟裡,她的父母生了很多孩子,贊恩作為家裡的長子,不僅沒有身份證明,還要被迫打工賺錢供養家裡的弟弟妹妹,當得知工作地點的老闆對自己的妹妹有意思的時候,他想要帶着妹妹出逃,結果不幸被父母發現,父母慌忙之中送走了妹妹薩哈,而贊恩則自己出走,遇見了埃塞俄比亞移民的哈瑞,她讓贊恩照顧自己的孩子,由此給予贊恩食物,但是哈瑞的證件不全,被警方帶走後,贊恩帶着約納斯四處求生,最後回家拿自己證件準備去往瑞典的時候得知了自己的妹妹已經去世的消息,他拿刀捅死了那個混蛋,自己進了監獄,在監獄裡看到電視上的法律求助,由此開始了他對于父母的起訴。

...

我第一次哭的地方是在贊恩拼了命地抓住妹妹,不讓父親将她送走的時候,他的求饒他的痛哭都隻是為了讓妹妹留下,他知道一旦松手妹妹的後果是什麼樣的,他無奈後悔,為什麼不能再早一點,隻差一步,他就能帶着妹妹走。

後來是在哈瑞沒有錢為自己辦假證的時候,她很堅定的對那個人說,無論怎樣,她都會想辦法撫養她的孩子,不需要把他送人。

最最最最最戳心的其實是在播完之後,大屏幕上顯示,主演贊恩是事件的親曆者,電影大部分情節也是他本人經曆。當時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大腦一片空白。他的身份不是演員,而是一個十二歲的叙利亞難民,被導演發掘的時候他還不會寫字。他控訴他的不公,為什麼他的父母沒有給他們一張身份證明,為什麼同齡的孩子可以上學,而他隻能在雜貨店打工搬運重重的貨物,和自己的妹妹們在街頭賣蔬菜汁,可轉過頭來看,當他的父母送走薩哈的時候母親在後面偷偷的流淚,父親其實滿是不舍,在法庭上,聽到自己的兒子要起訴他們的時候,他的父親情緒激動,他說難道我想要讓我的兒子過這樣的生活嗎?我小的時候也是這樣的生活,我以為我長大就好了,長大之後結婚生孩子,他們說多生孩子生活就會好,可生下之後才發現,根本連孩子也養不起,我無法給他們安定的生活,當初我為什麼要結婚?但是當他發現他養不起孩子之後還在生孩子,薩哈死後,贊恩的母親居然又懷孕了,難道這是下一個薩哈嗎?既然沒有辦法好好的撫養,那還生下他們幹什麼?

...

贊恩的父母在法庭上對他的律師說她有什麼權利批評她,她沒有她的這種處境,這難道就是她賣掉女兒的迫不得已嗎?相比之下,哈瑞的生活狀況同樣不好,但她就算多困難,也沒有想過要賣掉約納斯,上班的時候哈瑞把他放在廁所裡,下班的時候再藏着帶回家,偶爾還會帶顧客吃剩下的蛋糕回家給兒子和贊恩吃,難道她就不辛苦嗎?

說到底,既然生下了自己的孩子,就得負起那份責任。

電影的導演一直在強調,電影可以改變一些東西,至少,這部電影改變了贊恩以後的命運,贊恩辦理了身份證,進入學校開始學習,這就是電影的力量。

其實不僅是在叙利亞,很多地方的孩子們其實都是在孤獨中長大,他們沒有怎麼感受過父母的關愛,不敢奢求太多的溫暖,甚至也不屑于溫暖,他們在自己心的周圍設立了看不見的圍牆,這才是最值得我們思考的。

如何打破這堵看不見的圍牆?是愛。

願每個勇敢的孩子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