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在獲得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榈獎之後,勢頭不減,除了衆多國際大獎攬入囊中之外,更是在最近剛揭曉的奧斯卡金像獎大獲全勝。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及最佳國際影片4項大獎絕對讓導演奉俊昊睡着睡着都能笑醒吧。

寄生蟲一詞,本指低等生物,需在宿主或寄主體内或依附于其才能維持生存。

...

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樣,聽到片名的第一印象和看過之後的整體感覺相差甚遠。與其說主角們是寄宿于雇主家的“寄生蟲”,不如用“懷才不遇”描述來的更為恰當。

金家一家四口住在半地下室,整日無所事事,靠偷用鄰居的wifi來打通與外界的聯系;靠幫pizza店折餐盒來維持家庭日常開銷;就連街道上噴灑消毒水,金家爸爸都不讓關窗,理由竟然是:家裡也能免費被消毒,多劃算。

...

這樣的一家子怎麼看都是“寄生蟲”沒錯了。

可故事又怎會這樣平平無奇呢?

出身決定了你是否能走“花路”

金家兒子的好友找到他,請他幫忙去給大戶人家的女兒做英語家教。

與歐洲許多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國家不同,韓國人英語水平普遍不高,凡事去過韓國旅遊的朋友們應該都深有體會。

而一個生活在半地下室,又不是大學生的金家兒子卻可以去給大戶人家的女兒做英語家教。由此可見,他的肚子裡還是有些墨水的。

...

入伍之前兩次、退伍之後兩次,前後參加了4次高考的金家兒子,卻都沒能順利進入大學。成為他前行的絆腳石的,顯然不是高考成績,而是大學的學費吧。

金家兒子在僞造了一系列文憑證書之後順利進入到了樸社長家,同樣是一家四口,從自家客廳望出去,每日除了醉漢的嘔吐物就是垃圾和蟲子,而樸社長家的客廳卻幹淨敞亮,一眼望去是滿院子的陽光明媚。很快金家兒子便找到了機會,讓金家女兒也順利成為了樸社長家小兒子的美術輔導老師。

與金家兒子一樣,金家女兒同樣有兩把刷子。除了能夠輕松用電腦制圖僞造各種證件證書之外,還憑借着在網上随便看來的幾句專業術語,成功的讓樸家夫人相信了自己是一位優秀的美術老師,同時還能通過美術的方式對其兒子進行心理治療。

...

但凡任何一個外行人,或者說是不學無術的社會底層人士,都絕對沒辦法能夠如此快的進入到新的角色中,還不露任何馬腳。

像是突然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的金家兄妹,迅速展開了新的計劃。

先是利用了點小伎倆,趕走了樸社長的司機,借勢讓金家父親成功的當上了大戶人家的專職司機。後又讓服務了樸家多年的保姆生病,迫于無奈匆匆收拾行李,留下什麼也不會的樸家夫人,吃飯都成問題的樸家又好巧不巧的請到了金家母親這位新保姆。

自此金家四口已全部順利的“寄生”在了樸家。

也許你會覺得這是劇中的一大bug。除了金家兒女能夠輕易地當上輔導老師而不被發現,金家父母又怎麼會如此順利呢?

凡是看多了韓劇的朋友們一定多少都會對韓國的文化有些許了解。尤其是大戶人家,規矩更是出奇的多。身處于社會最底層的金家卻能在進入到樸家之後,無論是言行舉止,還是做事接物,似乎都還算是面面俱到的。

...

由此,我們看到了兩個站在社會對立面的家庭面貌。而之所以讓他們差距越拉越大的也許并不是“不求上進”、“好吃懶做”,而是“懷才不遇”。

我們不在同一個起跑線

很多人羨慕富二代,為什麼他能既有财又有才呢?從本質上來講,所謂的才,先天占一小部分,後天的發掘才是重點。而他之所以有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建立在财上面。

說得通俗點就是想學樂器,你起碼要有足夠的錢買得起樂器,請得起老師……

想要讓自己不做“井底之蛙”,你起碼要有足夠的錢環遊世界,開闊眼界……

...

這一點在片中就被導演多次“強調”過。(好像有些人天生就有種“味道”一樣?)

每次樸社長回家後,走過玄關都是上樓梯的場景,并且每上一個台階,頭頂的感應燈就會跟着亮起來。不僅如此,就連家裡的狗都會跟着樸社長的腳步,一步一步向上走。

...

起點高,自然是要走上坡路的。盡管上坡路走起來會感到吃力,但身邊一定會有許多簇擁者,好比身後跟着的狗。頭頂的燈如同周圍注視的目光,時刻灑在身上。

與樸社長的上坡路不同,金家父子在灰溜溜的從樸家豪宅溜出來後,一路都是下坡路。天降大雨,狼狽不堪。導演更是用了近兩分鐘的長鏡頭來進行側寫。先是下坡路,又是下台階,鏡頭刻意停在下水道後,金家父子終于走進了長長的隧道中……

...

這不就好比蟑螂、老鼠那些見不得光的物種嗎?

...

偶然的機會品嘗到桌上甜美的奶酪後,最終還是要回到本該屬于自己的“地下通道”。

自此,即便你有再多的才華、十二般武藝也好,你都還是不入流的,沒人會停下腳步想去看看躲在地下通道裡的老鼠有多“萌”。

地位懸殊決定你配不配

影片中唯一的親密戲,也是我覺得最耐人尋味的部分。

早在金家四口發現了前保姆丈夫藏身于地下室時,鏡頭一閃而過,最終停在了被整齊排列好的避孕套處停了下來。

...

有趣的是當樸家夫婦二人因擔心兒子而決定睡在沙發上時,興緻油然而生,随即便享受起了男歡女愛的樂事。(此時的金家父子們,就躲在沙發前的茶幾下,大氣也不敢出)

...

這兩段插曲有着前呼後應的關系。

出身決定了你的地位,地位決定了你的品味,而品位又決定了你的所作所為是否合适。

樸家夫婦住在偌大的豪宅中,兒子可以在家裡射箭,在庭院裡支帳篷感受野營的樂趣,甚至連夫妻二人的“房事”都可以在明亮的大落地窗前進行。

再來看看前保姆夫妻二人,丈夫常年藏身于地下室,看不到光也感受不到新鮮的空氣。就連吃飯、睡覺、上廁所都在同一空間内,而這樣的人也配擁有“性生活”嗎?

如同每年春天肆意發情的野貓,沒有固定的住所,吃了上頓沒下頓,在身體有自然需求,發出強烈的慘叫聲時,總會被人投來極度嫌棄的目光。

這是一個趣味的諷刺,更是一個可悲的細節。

也許不為寄生,隻為一個機會

片中無論是金家父親,還是藏身于地下室的前保姆丈夫,都提到了一個台灣古早味蛋糕店,也正是因為開店失敗而被迫“破産”。當時恰逢韓國陷入金融危機,也讓不少韓國民衆慘遭打擊,事業失敗、欠高利貸等一系列的事件,成功的再次讓窮人變得更窮,并且毫無翻身機會。

...

...

從開始的無法接受,到後來的委曲求全,再到最終的習以為常。

于是一批又一批的底層百姓才會不得以的選擇“寄生”吧……

...

我是@花花是1隻貓,90後小姐姐,自律摩羯座,文章首發頭條号(賬号同名)關注我一起茶餘飯後聊佳片。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