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結局:

從影院出來的時候我不太确定自己是否看懂了那個戛然而止的結局。

我預想的劇情發展是:安然面對弟弟養父母提出此生不再見的要求時,拉起弟弟去踢球,陪伴了他一天之後簽下協議,隻身去追夢。之後姐弟二人各自安好,偶爾思念血親時,還有這短暫的快樂可懷念。

但實際的結局在兩個人踢球時就終止了。我們并不知道這是否是向現實的妥協——他們終究是不敢讓安然真的放棄弟弟,于是安然又走向了她曾不理解的姑媽的老路。

後來在網上看到采訪,據說導演和編劇是刻意留下這個開放式結局,他們不想替女性做決定。

姑且這樣理解吧。

關于影片中的姐姐:

這部電影的前半段非常讓人揪心,看似冷血的姐姐,看似熱心實則充滿道德綁架的親戚們。随着劇情的展開,片段式的回憶湧現,原來姐姐對弟弟的冷漠都是有原因的——父母為了生男孩,先是在計劃生育背景下讓姐姐裝殘疾,又是故意弄丢她,甚至故意引誘她去深水區遊泳希望她溺亡。開放二胎以後,父母如願得到了兒子,姐姐的遭遇卻并沒有因此變好——父母偷偷修改了姐姐的志願,讓她留在省内早點工作,姐姐與家人決裂後父母也不再供養和關心她,手機裡甚至一張姐姐的照片都沒有。

弟弟的反應從一開始的叛逆懵懂,到後來的乖巧,小演員稚氣的面孔帶着滿滿的天真可愛,而我卻看到了人類趨利避害的本性。當他發現父母再也不會回來之後,瞬間變成了一個“好弟弟”,懂得關心和讨好姐姐,懂得說一些懂事和可憐的話,使得她不忍心丢棄他。這未嘗不是借親情之名刺向姐姐的軟刀子。

而後半段的劇情,姐姐正如父權社會所期望的樣子,漸漸被弟弟喚起親情,開始對他負責,對他關愛,替他做飯、整理、接送上學、操心他會不會長歪。一個離經叛道的女孩,卻越來越有姑媽的影子。

姐姐全片中唯一做的一件和獨立沾了點邊的事,就是和安于現狀的男友分手。但這根本無助于她逃離變成“伏弟魔”的噩夢。隻能說,她親手斬斷了一條依附别的男性逃脫被另一名男性壓榨的路,結果她自己沒能逃脫。

我本以為姐姐是否要放棄弟弟,總會得到一個結果。沒想到這個結果是由弟弟推動的,他為了成全姐姐自願被領養。這個情節瞬間讓影片的深刻變得不痛不癢。如果是姐姐做出選擇,無論是寫實還原女性在父權壓抑下可悲的局限性,還是先進大膽地跳出桎梏,都是引人深思的。而弟弟這一自願,化解了影片裡姐姐的尴尬處境,可現實呢?現實裡的“弟弟”們會如此嗎?

導演說,不想讓影片替女性做選擇。影片中的男性卻替女性做出了選擇,盡管是對女性有利的。這不諷刺嗎?

關于影片中的女人們,一些細思恐極的點:

1、姑媽是個可憐、可敬又可恨的角色。她飽受親情負累,卻又想把同樣的擔子壓在和她類似境遇的姐姐身上。即便後來,她與姐姐和解了,“套娃可以不用裝在一個套子裡。”。但你永遠也不知道,當她下次看到可憐巴巴的弟弟時,會不會又鑽回親情的套子。

姐姐終于得到姑媽的理解後,意外地并沒有第一時間做自己原本想做的事,而是又在親情和獨立之間猶豫。這次和解本應該是兩個女性之間對于獨立意識的互相勉勵,卻把彼此都拉近了對方的陣營——姐姐開始像姑媽一樣向往親情了。滑稽。

2、肇事司機的女兒丫丫同樣是被男權壓抑的受害者。弟弟為了發洩對司機的恨,砸傷了司機女兒(如果不是兩個角色的年齡小,這不就是典型恃強淩弱的施暴嗎?)而司機不知是出于愧疚還是心虛,原諒了弟弟。後來,弟弟想成全姐姐時找丫丫幫忙,丫丫心無芥蒂地立刻幫助了他,姐姐打弟弟的時候還出聲護住弟弟。也許可以說小孩打架又和好很正常,但丫丫為了當一個懂事、沒有暴力傾向的小孩,受欺負不能還手,事後不許記恨,這未嘗不與丫丫爸爸的教育和社會的引導有關。

女兒受委屈,因為是爸爸先做錯了事,就必須忍着,代父受過;那麼,如果劇情中司機酒駕被扒出來,要賠償一筆傾家蕩産的錢,爸爸對女兒說,爸爸實在養不起你了,你跟叔叔走好嗎,女兒也乖巧順從。這不可怕嗎?

3、男友的母親為什麼對安然如此熱情呢?

從男友與安然的種種互動可以發現,他是一個有點懦弱、沒有主見、又畏懼權威的好好先生,和安然強勢的性格某種程度上是互補的,兩人戀愛也有五年了。這種性格的形成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男友的父母家人都是類似保守、謹慎的性格,但通過男友媽媽的熱情、男友家富裕的現狀,可以猜到大概率不是如此;另一種則是,男友從小在強勢的母親(或父親)的壓抑下長大,形成了溫馴順從畏強的性格,但長大後卻還是找了一個像母親一樣強勢的伴侶。但強勢的媳婦和母親卻往往難以和平。

以安然本身來說,她的軟性條件很優秀——上進、獨立、學習能力強;

以男友家的角度來看,安然并不是一個優秀的對象——家庭條件一般、工作也不行,性格寡言内斂。

但男友媽媽認為安然是個“好媳婦”——父母雙亡意味着她不需要供養家人,工作差意味着她婚後需要更多依附于丈夫,護士意味着她可以更好地照顧家人,性格内向意味着她可能對丈夫公婆更順從。這些恰好與男友媽媽對他們的期望一緻——盡快結婚生子,或許後面他們還期待着安然可以放棄她那個一般般的工作,在家安心當全職太太。可以說,男友媽媽對安然的滿意充滿了父權社會對于女性價值的考量。

假如安然最後和男友走到了一起,那麼她真的逃離了父母制造的牢籠了嗎?不,她将陷入另一個把她禁锢在婚姻、育兒的瑣事中,要她放棄人格、放棄個性、放棄事業,當個賢妻良母的更大的籠子裡。

4、我們在電影裡看到了“可恨又可憐”的女性——姑媽、“可憐又可恨”的女性——産婦、“可憐”的女性——丫丫、“可恨”的女性——女醫生(找關系進醫院又渎職),卻沒有看到一個真正的獨立的女性。即使是女主角姐姐,也在一步一步走向她曾無比抗拒又被現實束縛住的路上。

有人說,真正的獨立不是舍棄,而是可以自由選擇取舍。那麼,當下姐姐的選擇真的自由嗎?

題外話

在各種平台看到一些()觀衆對姐姐這個角色的負面評價。無論是讨厭姐姐本身,還是無視姐姐的苦難隻說她的行為不合理,以及吹捧姑媽多麼無私多麼感人肺腑的,恕我直言都是挽尊。勸人大度,天打雷劈。贊美姑媽無非是另一種把套娃裝進套子裡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