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周日一個朋友給我打來了一個電話。

她問我為什麼身邊的人好像變了?我一邊去安慰她:是環境不同罷了,一邊也在安慰已經變了的自己。這是時代的必需,我無法選擇。

這篇文章裡,我想介紹一部電影《狗十三》,有我的一段已經化作灰燼的信,和我想保護一顆童話的心。

01、成長之痛

這是一部我們心酸的成長史。

《狗十三》是由曹保平執導,張雪迎、果靖霖、智一桐、曹馨月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影片講述了一個女孩從童年到成年殘酷變化過程中所發生的故事。

李玩十二歲,剛上初中,與年邁的爺爺奶奶同住。母親在她幼時離家,父親再婚與繼母生了個弟弟。父親焦慮着該如何告知李玩新生兒的到來,卻意外因課業起了争執,為此父親決定買一隻小狗哄勸女兒。

熱愛物理學的李玩将小狗取名為"愛因斯坦",但小狗在一次意外中走失,李玩為愛因斯坦走失的事情難過不止,家人為此也不得安甯。

為了安撫李玩,家人将另一隻同品種的小狗代替愛因斯坦。在全家人的壓力之下,李玩越來越沉默。

繼母及新弟弟的加入讓李玩覺得自己像個局外人,當家人稱呼新來的小狗為"愛因斯坦",她開始發現自己無法逃脫成人世界為她編織的謊言。

如果還沒有看過這部電影,那麼真誠的推薦大家去看看這個電影,在這裡我不過多劇透。

02、現實之痛

以下大緻内容來自高三手稿,但已被銷毀。

這是一個黑暗的角落。我雖然觸不到牆,但我仍就知道,我是在一個角落裡。天這麼黑,也沒有人開燈,或許這裡不屬于有光的地方。

...

我眼前烏黑朦胧,什麼也看不到,仿佛那是一團煙霧。

我該屬于這個地方嗎?或許在這個地方的已經不是我了。

Hypocritical,它的意思是僞善,我不知道他的名詞可不可數,反正我已數不清。

我就在這個虛誕的世界煩惱困擾,我不知道是否這還是我自己,我想掙紮,可我被生生抓了回去。

我學着說着不屬于我的話,那腔調我覺得sick,而且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努力去接受。

小時候,去别人家做客,我總是會被迫和别人打招呼 。我明明都不認識,我的父母卻還要叫我問好,甚至我都不知道應該稱呼什麼。

"你怎麼不說話呢?"父親用胳膊觸碰我示意,可我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剛出門,他就會訓斥我,"你沒看到有人嗎,你怎麼這麼沒禮貌。"我也不敢說話,懷着委屈。

再長大一點,餐桌上的客人總會問我這些那些,并without any care的說一些話,更多是吹捧吧,當時我就想起了一篇課文"老家門前唱大戲"。餐桌上的話真不真實我不知道,但我總會看見私下總會嘲諷的兩個人餐桌上甚是要好。

再到後來,我也開始在餐桌上發言,說着一些不着邊際的話,假笑已經成了常态。我對自己厭惡,我厭惡這樣的自己。

我的父母從來不懂我想要什麼,喜歡什麼。我想學小語種,可他們會說,這不好工作,就業困難。

我告訴他們我從來不願苟且而活,我隻想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簡簡單單,他們卻回以嘲笑。

他們總會說什麼父母工作不易,這我都懂,但難道我就不可以為我自己喜歡的東西付出努力嗎?我不明白他們為什麼要否認我,為什麼要讓我學會圓滑,為什麼要我虛僞而違背本心,我不理解。

當我們一起看完了《狗十三》,母親感慨到,這孩子也太不讓父母省心了。我突然明白了,原來這不是電影,是現實,主人公不是别人,而是我。

原來青春是一場殘忍的屠殺。

如果是這樣,我甯願永遠長不大。

...

可是我發覺我變了。

我開始說話時有所忌憚,我開始虛構事實,架空事實,我留不住了自己。我的朋友對我疏離,我生存在猶如苔藓一般的朋友圈,靠着假根固定自己。

王國維敢于通過消亡結束世界的變化,而我卻在膽怯。我該去哪裡,我又該怎麼辦。這個世界不屬于我,我想要留住自己的單純,我又該怎麼辦?

或許,沒有辦法,對嗎?

那個年少無知的你還在嗎,你是不是已經走了?

再見,那個你,我是迫于面對現實,我殺了你。

當我寫完這封信,或許我長大了。

再見。

這封信我寫于中元節的晚上的自習。自習結束後我帶着這封給自己的信來到了路邊,靠着路邊燒剩紙錢的點點星火,點燃了這封信。在這裡,我葬送了曾經的自己。

...

03、童話之痛

我是一個活在童話裡的男孩,卻被現實逐漸蠶食,被父母打破。我總是希望我可以快樂的、單純的活着。

可父母總會偃苗助長,讓我明白世俗老套。他們總是覺得我懂得越多,受到的傷害越少,可是承受了年齡不該有的東西,我會不會覺得我很累,他們卻從來都不考慮。

童話多麼動聽,或許我也不再會相信了。我也不懂童話到底該不該戳破,直到我看見傅首爾的辯論。

最後我想說,不是我們不會長大,而是我們希望自己單純的長大,去探索,去發現,去理解。我不懂人情世故,但不需要你們的強力催生。

而且,我希望保留一些純真,請不要抹殺。當人早已成年,或許還有多少純真,或許就還有多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