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無問西東》是導演李芳芳2012年拍攝完成的作品,采用非線性叙事的手法,由于一些原因,2018年才得以上映。

雖然它可能不出名,但看過的人大多會報以贊美的心态。

電影向我們展示了四個不同時代,清華學子的傳承,表達了對人生思索的重要性。

...

電影的确是為了清華百年校慶才拍攝的,但是其中的立意遠遠不止清華學子受用,它受用于每一個,不安、彷徨、迷茫的人,好像一盞明燈,照亮着内心深處的某個地方。

《無問西東》把人生比作道路,我們走在這條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道路上,期間,有嘈雜,有擾亂,有溫情,有枷鎖。

但這一切的目的都是讓我們偏離自己的人生軌迹,向某個地方傾斜,電影就是要告訴我們,不要去管人生道路兩旁使我們分心的那些,隻有走過的人才知道是世俗的東西,堅持自己的本心,走自己獨一無二的路。

...

簡言之就是: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看過電影的人,會對四段曆史産生大體相同的認知。

1923年的吳嶺瀾,1938年的沈光耀,1962年的陳鵬以及被感化的李想。他們都用生命為這個國家和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找到自己的真實軌迹。

我們被故事中的人物感動,那是屬于對時代的敬意和感謝。

...

但是發生在現代故事中的張果果,很多人會覺得這個人的劇情,修飾的一點也不好,感覺沒有前三段故事帶給我們的沖擊感強烈,隻是為了故事完整性存在。

其實,恰恰相反。我們一直說,電影是導演意志的展現,如果拿掉了張果果的戲份,也許整部電影你的确感動了,但這部電影就變成了一部曆史紀錄片。

我們覺得張果果的情節可有可無,那是因為你根本就沒看懂他的故事,張果果代表的不是清華學子,而是生活在如今社會下的我們這一代上班族。

...

電影中,果果所在的廣告公司,找到了一個來北京生孩子的四胞胎家庭,公司的大客戶是億家奶粉,原本的提案是由億家奶粉提供對四胞胎的幫助,以樹立一個正面的廣告形象。

但是果果提前接到上司的暗示,在提案那天,提了一個明知客戶不會滿意的提案;自己離職了,三個月後在對手廣告公司擔任了更高的職務,後來良心發現選擇自己資助四胞胎。

看過電影,我們都知道,果果被上司暗示,其實是公司上層兩個主管在争奪權力,而他隻不過是犧牲品。

...

果果明知道客戶想要的是強調奶粉安全性的方案,卻因為上司的暗示,提了一個口感和營養的方案,最終被踢出公司。

安全,是加在果果身上的标簽,電影中果果擊劍的場景出現了幾次,擊劍最重要的就是保護自己,讓自己身處甲胄之中。果果的人設代表的是我們這一代上班族。

在公司,我們不敢把太多的情感投入到同事的關系中,也許某天你的一句真心話,第二天就變成了他狀告老闆的把柄。

我們極力的保護自己,不受外界的幹擾,也許你愉悅上班的某個早上,你的上司就把離職報告為你寫好,讓你不知所措,内心歇斯底裡。

...

所以聰明人學會了保護自己,凡事留一個後手,這是他們的本能。

果果初次來到醫院看到保育箱内的四胞胎,面對他們的父母,提出各種問題,為什麼來北京,錢花了多少。

果果不會因為他們帶了1萬,而費用需要20萬皺一下眉頭,因為那與他無關,他此次前來,隻是為了調研和工作。

一個電話打來,他就要走,四胞胎的家人緊緊跟在身後,果果時而回頭看看他們,時而加快腳步,就好像擺脫一灘臭泥一般。

...

下了樓來到大門,果果因為沒有擺脫他們而一臉煩躁,實在躲不過了,把秘書的名片遞給他們,有事打秘書的電話。

什麼樣的人才會随身帶着别人的名片,這是他保護自己的一個手段,他不願意别人進入他的安全區,有什麼事,秘書會為他擋在門外。

...

來到家裡,原本以為是一個團圓和氣的餃子宴,母親卻因為在一家熟客店買肉,店家摻雜了肥肉而生氣。

母親對果果說:現在人真壞,你自己在外面工作要小心。

果果帶大家出去吃,憤怒的把肉扔在了垃圾桶,因為這破壞了原本和諧的團圓氛圍,這讓他感到不安。

接聽上司電話暗示提案方向時,他刻意準備了兩個手機, 一個接聽一個錄音,為的就是在日後若有什麼麻煩,可以有保護自己的武器。

...

奶粉提案上,果果作為廣告公司的高層,當然知道客戶想要的是安全性,但是上司已經給出了明确的暗示,為了确保無失,他隻能以營養和口感性提案。

萬一成了,上司的暗示正确,但萬一敗了,責任就會全部變成自己的,為了保護自己,他隻能聽從命令。

上司的競争對手,事後問他的真實想法是什麼,果果說:如果你拿我的上司沒辦法,我的真實想法又有什麼用。

...

離職後,果果很快就在公司的競争對手那裡,獲得了更高的職務,這難倒不是早就有了聯系麼,狡兔有三窟,凡事留後手,果果年輕,但他不是職場小白,反而他是一個極度老辣的人物。

他把自己的處境看的一清二楚,凡事都準備後手。在職場上,他不敢,也不能暴露自己的真實想法。

上司和秘書都曾問過他尖銳的問題,答案隻有是和否,果果的回答就是兩個字“你猜”。他保護自己到方方面面,他是個老辣的明白人。

但他終極不是一個無情的人,老公司不管四胞胎後,他私自在背後關注着他們一家的動向。終于有一天,四胞胎不穩定需要動手術。半夜的電話吵醒了他,他沒有發火而是讓手術快點開始,錢自己會送來。

...

後來有了變故,上司告訴他,自己曾經也救助過一個孩子,開始沒事,後來他們一家的要求越來越多,這哪是救助,就是認了門親戚。

果果再次甲胄上身,連續一個月四胞胎的父母找了他無數次,沒有他本人的電話,隻能煩擾秘書,而他本人選擇不見面。

後來,父母帶他去掃墓,見到了當年舍身救助父母恩人的墓碑,如果沒有恩人把食物留下自己去找救援隊,說不定死掉的就是受傷的父母。

...

父親告訴他:你這兩年笑容越來越少,什麼事都放在心裡不說,你的人生還長,去追求那些讓你快樂的事吧。

恍然大悟的果果,一個月來第一次接待四胞胎的母親,把他們的房租付了三年,還為她找了工作,最後把自己的名片遞了過去,以後有事直接打自己電話。

...

母親看着果果,不知所言,從懷裡将一個盒子取出,這是四支胎毛筆,他們一家人,連續一個月的拜訪,就是為了把筆送給他這個幹爸爸。

原來一切都是一場人性的誤會,并不是每一個人都帶着利益去交往,果果來到四胞胎的房間,在玻璃上為四個幹女兒,繪制彩色的窗花。他尋找到了自己的真實。

...

這就是電影最後一個故事真實的還原,不知道和你看到的有多少差距。

我們被前三段故事感動,但對于張果果這個人物甚至有了厭惡,因為那就是大多數的我們。

張果果的故事不是拍給我們感動的,那是拍給五十年後的人看的,那時的人再看,就會發現,最後一個故事有多麼的真實。

...

好了,文章最後祝願大家也能夠追尋本心,無問西東吧,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