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用幾代人的故事穿插,初看時互不相關,随着劇情的發展,每個環節都緊密相扣。

整部電影出現了四個時代的人物。張果果提出議案後卻因合作方不滿被解雇無法兌現四胞胎家庭的諾言一直照顧着他們。吳嶺瀾英語和文學專業的分數都是第一名物理是不及格,學了實科隻因覺得當時最好的人都在學習實科少了自己的真實。沈光耀因目睹了小孩被飛機炸死後去選擇當一名飛行員。陳鵬在愛情和理想之間選擇了愛情。

已經很久沒有在看電影中哭了,覺得記憶深刻的鏡頭是陳鵬拉着王敏佳的手在整個清華園奔跑告訴她什麼叫 核 ,王敏佳告訴陳鵬自己一閉眼就覺得自己往下掉,陳鵬說你往下掉也給你拖着,我陪你一起往下掉,我最怕你推開了我。是在王敏佳為李想支邊一人承擔所有罪狀時,是在那麼多人附和見低踩踏輿論批判王敏佳時,是陳鵬下着雨挖着墳墓時,是淑芬跳下井時。淑芬可恨嗎,可恨,可是那隻不過是一個女人想要愛,想要一個男人諾言的兌現。一個不被丈夫善待的好人害了另一個見義勇為都好人,在那個錯誤無限放大善惡不分的時代。

...

最後,吳嶺瀾選擇了文科最後在西南聯合大學在下雨天給學生們說着泰戈爾的詩集,沈光耀在成為飛行員之後會給那裡的小孩分發食物,小孩們把他稱為晃晃,因為他每次都抖動飛機的翅膀。也因為有了那些食物,才得以讓陳鵬長大,李想也在赴邊疆時救了張果果的父母,留下一句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看完依然覺得 做學問研究的人很厲害。

摘抄

光耀媽媽:當初你離家千裡,來到這個地方讀書,你父親和我都沒有反對過,因為,是我們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樂趣,比如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比如同你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生子。注意不是給我增添子孫,而是你自己,能夠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祿,沒有什麼是你的祖上沒經曆過的,那些隻不過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還沒想好怎麼過這一生,你的命就沒了啊!“我不希望你去追求什麼光宗耀祖,這些祖宗已經追求到了。我隻希望你能細細想清楚你的一生要如何去度過;我希望你能找到一個一生摯愛的人,能嘗到兒孫之樂。這些都是為你,不是為我。”

為什麼不快樂,因為總是期待一個結果。

比如占有多少才更榮耀,擁有什麼才能被愛。等你們長大,你們會因為綠芽冒出土地而喜悅,會對初升的朝陽歡呼跳躍,你會給别人善意和溫暖。但是卻會在贊美别的生命的同時,常常甚至永遠的忘了自己的珍貴。

這些人站在那裡,自信而笃定,那種從容讓我十分羨慕。

王敏佳:"這段日子,我連眼睛都不敢閉,一閉眼就覺得自己往下掉,一直往下掉,下面特别黑,我特别害怕。"  陳鵬:“你别怕,我就是那個給你托底的人。我會跟你一起往下掉,不斷你掉得有多深,我會一直在下面給你托着,我什麼都不怕,就怕你掉的時候把我推開。”

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清華大學教務長的梅贻琦回答吳嶺瀾“什麼是真實”的問題:“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裡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陳鵬: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對以後的人好吧

世俗是那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來。

不是華北之大容不下一張平靜的課桌,而是整個國家都危亡了,我們要去當兵。

當我在你們這個年紀,有段時間,我遠離人群,獨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應該怎樣度過?

淑芬:我摔了你的杯子你用你的飯碗喝水如果我摔了你的飯碗你會用我的杯子喝水嗎?  當初是你說你會對我好一輩子。當初當初人就不能變嗎?人為什麼不可以變!為什麼?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變而這件事情就不能變。

看到和聽到的,經常令你們沮喪,世俗是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可是如果有機會提前了解了你們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過隻有這些日子,不知你們是否還會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榮耀,擁有什麼,才能被愛。等你們長大,你們因綠芽冒出土地而喜悅,會對出生的朝陽歡呼雀躍,也會給别人善意和溫暖,但是卻會在贊美别的生命的同時,常常,甚至永遠忘了自己的珍貴。願你在被打擊的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王敏佳:陳鵬,上一次,我以為我死了,可我醒來看到的是你,是你的愛托住了我。這一次換我來找你,去照顧你。

陳鵬:你怪她沒有對你真實,你給過她對你真實的勇氣麼?

吳嶺瀾:我在你們這個年紀,有段時間,遠離人群,獨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應該怎樣度過,某日,我偶然去圖書館,聽到泰戈爾的演講,而陪同在泰戈爾身邊的人,是當時最出名的學者。(梁思成、林徽因、梁啟超、梅贻琦、王國維、徐志摩),這些人站在那裡,自信而笃定,那種從容讓我十分羨慕。而泰戈爾,正在講“對自己的真實”有多麼重要,那一刻,我從思索生命意義的羞恥感中,釋放出來。原來這些卓越的人物,也認為花時間思考這些,談論這些,是重要的。今天,我把泰戈爾的詩介紹給你們,希望你們在今後的歲月裡,不要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對自己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