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首先我要說的是,李安是我一直以來都非常喜歡的華人導演。
記得我剛喜歡看電影時,不知道自己的喜好,在衆多類型的影片列表中挑花了眼,還是不知道看什麼。
在網上搜影評相關的文章,但是大多數自稱影評的文章,都是完全不顧及讀者的感受,從頭到尾都在複述劇情,在那有以後我就想我一定要寫出跟他們不一樣的影評。
在那些複述劇情的所謂影評中,我看到了這麼一句很有道理的話:如果不知道該看什麼電影,那就去看曆年奧斯卡獲獎影片吧,畢竟奧斯卡是全世界電影人心目中最高的榮譽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我搜獲奧斯卡獎項電影的過程中,意外發現,中國竟然有這麼一位導演,他獲得過兩次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分别是第78屆和第85屆。這兩部電影大家都熟悉,《斷背山》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次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一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兩次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兩次台灣金馬獎。至于其他獎項實在太多,就不一一羅列。
中國的很多導演,都有奧斯卡情節,或者說都想要在好萊塢創出一片天地,但是大多數都敗北而歸。如将暴力美學玩出花的吳宇森,如拍過《黃土地》和《長城》的張藝謀。在好萊塢的大制作中,前者已經取得非常不錯的成績,可是後來逐漸淡出。而後者可以說隻是去了一圈,又回來了。
但是,隻有李安在西方紮住了腳跟,電影一部一部接着上映,并且獲獎不斷。
他的父親三部曲,甚至都影響了我家庭倫理的價值觀,讓我對電影的作用産生了全新的認識。看過電影多年之後,我仍能感覺到,仿佛心中有位儒雅的老者,時時刻刻提醒着我要顧及自己的家庭,莫留子欲養而親不待而遺憾。是李安原來告訴我,原來好的電影也可以像經典的文學作品那樣,給人以衷心教導,給人以啟迪。電影,不僅僅隻有娛樂。電影,還可以有更多的功能。
他的《卧虎藏龍》拓寬了武俠的疆界,将獨屬于中國的武俠帶向全世界,更重要的是此片打破了東西方文化間的隔閡,讓西方人全然接受了中國的武俠文化,以及東方含蓄内斂的情感世界。李安也憑借此片一舉拿下當年的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獎。
李安出生于台灣省屏東縣的一個小鎮,通過專科考試,他進入了台灣藝專,也就是今天的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念的是影劇科,後來又去伊利諾伊大學念導演專業,而後又進入紐約大學電影制作研究所。
由于長期在國外,使得他非常熟悉西方文化,所以他的電影總是能沖破東西方文化的界限,在一部電影中往往能夠找到二者的平衡點,這樣最大的好處是兩邊都能讨好,電影投資方不至于虧了本。就算是有所偏移,這邊的盈利可以彌補那邊的虧損。
我們都知道,李安最适合處理家庭題材類的故事,電影溫情而感人,本來他時刻以吃老本,接着拍自己拿手的電影。可出于對電影的愛,他還是跳出舒适區,一部又一部地挑戰自己,拍出不同類型的電影。從《少年》開始後,他的電影從小成本轉為大制作,在電影技術的運用上也走在了全世界電影人的最先列,六十多歲的他本來可以退休,但是他為了電影仍然在努力。
電影從被發明走到今天,是無數電影先驅努力開拓的結果,是那些偉大的電影人帶着電影,一步一步地向未來前進。
電影這門藝術,經曆了默片到有聲片的發展,從黑白到彩色的發展,從2D到3D的發展,每一次的革新,都會有反對的聲音,但電影的發展是必然的趨勢。因為,你看每一次的發展都是科技在改變着電影,也就是說是拍攝的手段在逐漸推陳出新,從而帶動電影向前行走。
今天我們會想,未來的電影會是什麼樣子?
而李安導演也在思考着這一問題,并且将他對的想法實踐到了兩步電影中,《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和剛上映的《雙子殺手》。在李安看來,未來的電影就是3D+4K+120幀。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其實3D技術早在1922年就已經幾近成熟了,但是直到09年的《阿凡達》上映後,才将這一技術在全世界推廣。
啥是4K?
4K就是4K分辨率的意思。4K分辨率即4096×2160的像素分辨率,它是2K投影機和高清電視分辨率的4倍,屬于超高清分辨率。明白了吧?
簡單講4K意味着畫面更清晰,畫面中的一切顯得纖毫可見。

圖片發自簡書App
啥是120幀?
首先講講24幀,我們都知道常規電影都是24幀。戈達爾也曾講:電影是每秒24格的真理。
在最早的電影裡面,一幅靜止的圖像被稱做一"幀(Frame)",影片裡的畫面是每一秒鐘有24幀,為什麼是24?
這就涉及到物理學上講的「視覺暫留現象」,人眼睛的視覺暫留現象正好符合每秒24幀的标準,簡單講就是電影中每秒播放的圖畫是24張,所以一般電影就都是24幀。
既然這樣24幀是最佳的,為什麼又要用120幀呢?
120幀意味着每秒播放的圖畫是不再是24張,而是120張,這樣的好處就是畫面更真實,所有的動作都會被看得清清楚楚。
記得小時候喜歡看功夫片,看過一個李連傑還甄子丹的訪談記不清, 隻記得裡面說他們在拍功夫片時,由于打得太快,攝影機跟不上演員的動作,隻好打得慢一點。
要是在120幀的技術下拍,就不會出現讓演員打得慢一點的情況。
現在知道為什麼大家都談論李安了吧?
就像喬布斯改變手機電腦那樣,李安正在改變着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