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有人曾經說過,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第一次,當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學上被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當你下葬,人們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禮。他們宣告,你在這個社會上不複存在,你悄然離去。
第三次死亡,是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于是,你就真正地死去,整個宇宙都将不再和你有關。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在害怕死去,而是害怕孤獨。
而《秒速五厘米》,恰恰有一個孤獨的内核。
曾經我們懷抱着的理想,以為有些人和事說一輩子就會永遠不分離。
可是後來,人到中年,曾經的理想被現實撕的粉碎。
當以為會陪伴自己走過一生的人最終慢慢遠去。
當曾是人群中最熱鬧歡騰的我們,最終也穿上西裝打上領帶,沉默的穿過人山人海的時候。
你是否也曾會想起那個最初大笑着要與世界為敵的中二少年?
獻給那些還未“死掉”的老男孩們。
——《秒速五厘米》
2.
大多數人的一生向往着星空,卻隻能在現實的泥沼裡掙紮,理想與現實永遠是背道而馳的。在一次又一次的屈服于現實之後,心中的不甘與無奈會化為土壤,最後長出名為孤獨的參天大樹。而新海誠所做的,就是點燃這些孤獨。
因為明理的轉學,貴樹與明理相識;因為同樣的生活曆程他們互生情愫。這也注定他們将在一次次的轉學和不同的生活經曆中漸行漸遠。
所以在短暫的見面之後,再次離别之時。明理開始清楚的明白:“我清楚地知道,我們無法保證将來能永遠在一起,橫亘在我們面前的是那沉重的人生和漫長的時間,讓人望而卻步。”
貴樹在最無能為力的時候遇到了最喜歡的人,回到現實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
努力考上東京的大學,留在東京工作,希望能和明理再次相遇,貴樹所做的這些努力是不是像極了與現實搏鬥的我們?
可我們終究是時代的海洋裡一顆小小的水滴,被社會的洪流裹挾着前進。心中所渴望的理想在渾渾噩噩的現實中被一點點被粉碎。
原來我們也都像貴樹一樣,追不上櫻花下落的速度。
(櫻花下落的速度是每秒五厘米,要用怎樣的速度才能走完你我之間的距離?)

圖片發自簡書App
而我們年少時所向往的一切,像對岸的明理一樣,消散在呼嘯而過的列車聲中。
3.
所以當我們坐在電視機前随着故事一秒一秒的陷入動畫時,我們就會驚訝的發現,打動我們的從來不是故事,而是我們自己。
因為和異性關系過于親密被同學起哄喊『在一起』。
一遍又一遍去規劃去見喜歡的那個她的路線。
努力學習渴望和他上同一所高中。
到最後也未說出口的喜歡。
我們那是在看電影,分明就是在看自己。
山崎的歌聲慢慢響起時,我們早已不是屏幕前觀看電影的人,而是那個迷惘而又無措的貴樹。
而我們心中最後的一點柔情在此刻終于被觸動,那種曾經為了心中所愛的人和事不惜一切去追逐,最後卻又無能為力的惆怅的感情随着歌聲漸漸升騰。
此時你是否會像貴樹一樣想起曾經年少時的夢?
『昨天 我做了一個夢
一個很久之前的夢
在夢裡 我們還隻有13歲
在夢裡 一片被白雪覆蓋的廣闊的田園上
僅僅能從遠方 些許地看到燈光
剛剛積起的雪地 隻有我們走過時留下的足迹
就是這樣
什麼時候 能再一次一起賞櫻花
我和他 毫不猶豫地…
這麼想着…』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那時我們有夢,關于文學,關于愛情,關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北島《波蘭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