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滴之水終可磨損大石,不是由于它的力量強大,而是由于晝夜不舍的滴墜。”

數九寒冬裡觀看了最近熱議的國漫——《白蛇:緣起》。看完體内一股熱流在翻湧,眼眶的淚已是若散珠般落下。久久思量,這寒冬的一縷溫暖是因這催人淚下的劇情而起?回家了解了電影制作團隊後,我想我找到了溫暖之由。

《白蛇:緣起》的靈感創作,來源于黃家康導演對經典的探索與疑問:“白素貞為什麼那麼義無反顧地愛上一個窮小子許仙?這前面究竟發生了什麼?他們前世是怎樣的呢?”善于疑問的人,總不乏一顆敢于創作的心。以這疑問為出發點,構思出了白蛇與許仙前世連枝共冢的纏綿之戀。

...


三年的漫漫曆程,于今而言難得有國漫能沉下心做到深入探索創作了,而《白蛇:緣起》的團隊卻做到了。無論是文化背景,還是畫面效果,亦或是音效塑造,每一步團隊都走得堅實而铿锵。

團隊通過文獻查閱将“緣起”定在了晚唐的永州城。出處則是柳宗元的《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産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其次,作為“緣起”自是要與而後的《白蛇傳》有一定的呼應,卻又要突破陳舊而創新屬實不易。影視作品往往要融入文化,才會凸顯價值,更何況是國漫?為了融入國風文化,團隊細心考究人物的衣着服飾,并到貴州實地考察當地的房屋結構,山洞地貌。

...


《白蛇:緣起》的畫面效果相比于另一部餘熱猶存的《大魚海棠》而言 ,畫面的細節做得更加到位。首先于人物細節,譬如:小青小白紗衣上精緻的白色走針;船帆上的紋路;晨光下飛舞的灰塵...每一處都極其細微,但每一處卻又無不體現了團隊的心血所在。著名藝術家米開朗基羅曾言:“在藝術的境界裡,細節就是上帝”,人物是磚瓦,那故事情節自是鋼架結構,“白蛇”團隊在情節這方面的細節制作上也是可圈可點。“鎮妖法陣對人類無害”這是許宣的台詞 ,也為後面在朱雀像下行動自如地救出小白做了鋪墊;小白醒來時,一個特寫鏡頭上許宣在吃餅,為後面餅變成蝙蝠跟蹤許宣埋下伏筆。前鋪後墊,讓故事情節流暢貫通而又跌宕起伏。好的作品正是如此:從一處看多處。

...


影視作品是視聽結合的一項藝術。《白蛇:緣起》除了畫面的極緻,音效塑造也是一大亮點。拿衆觀衆喜愛的寶青坊主來說,人物精分通過聲音來達到。一個是少女,一個是老妖,呈現在大家眼前的聲效令人拍手叫絕,可背後來來回回的真人模仿,不斷調和又有誰可知?飛天紙人的音效,在日夜更替裡反複嘗試,幾多商議,數次更改,最終以“倒放的掌聲”作為合适的配音。

...


《白蛇:緣起》不是首部國漫,亦不是最後一部國漫,它屹立在國漫征程之中,漫漫三年,血的熱烈,和汗的堅毅,讓國漫的道路又拓寬了一步,在國漫的大道上化身作一塊浮翠流丹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