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系列前三部電影作品為電影宇宙的産生和存在打下堅實的基礎之後,接下來就是新英雄的現身,和各路好漢們的最終集結了。

...

漫威電影宇宙的成敗都将在電影宇宙的第一次大事件聯動之中揭曉。迪士尼也将在旁觀對是否收購漫威做出屬于自己的抉擇。

強勢卻不賣座的北歐神話

相信在看漫威的《雷神》系列電影之前,許多人(特别是80後、90後)對于北歐神話的印象大多都還停留在90年代的《聖鬥士星矢》。

...

雷神在銀幕上的首秀不僅壯大了漫威英雄的陣容,同時他也是漫威電影宇宙中出現的第一個神性角色。

雖然在漫威的漫畫世界中,對希臘神話、北歐神話,古埃及神話,乃至中國神話的改編與創作已然見怪不怪了,但是在大銀幕上以神作為超級英雄還是第一次出現。

...

在本片制作之初,作為電影男主角的克裡斯·海姆斯沃斯曾經向漫威提出建議是否可以把雷神這個角色塑造的不要那麼嚴肅和偉岸,具有一些幽默氣質和話痨屬性。

可漫威高層覺得這樣的英雄人物已經有一個鋼鐵俠了,如果雷神也是這樣,就會顯得同質化,再加上雷神本就是一個脫胎于北歐神話的神話人物,如果随意地對他進行人性化的改編未免有些不負責任。最終克裡斯的提議被當場否決。

...

多年以後,當前兩部《雷神》系列電影都處于不鹹不淡、口碑與票房平平的情況之下,已經完全獨立于漫威漫畫控制的漫威影業重新調整了《雷神》系列電影的基本基調,向輕松、幽默風格靠攏,打造出了廣受好評、票房喜人的《雷神3:諸神黃昏》。

這樣的結果和克裡斯·海姆斯沃斯當年對《雷神》系列的建議不謀而合,許多影迷也曾因此幻想如果《雷神1》和《雷神2》兩部電影作品也能用《雷神3》這樣的風格來進行創作的話,也就不會導緻票房和口碑不佳的結局了。但這終究隻是後話。

...

讓我們回到《雷神1》的制作,擅長于古典戲劇類型電影拍攝的導演肯尼斯·布拉納顯然想要使《雷神》逃脫傳統個人英雄主義的包圍,用古典戲劇的叙事方式來呈現雷神的英雄成長故事。

雷神的英雄成長故事在原著漫畫中原本隻是一個簡簡單單的線性叙事結構故事,完全圍繞着雷神托爾從神到凡人,再從凡人化作神的成長與轉變來展開故事。

...

但是在導演和編劇的努力之下,雷神的初次登場故事經曆顯得更為豐滿,且波折不斷。

影片在開篇伊始就把宏大的世界觀背景以及相關的故事人物用不到十五分鐘的劇情概述帶過,其後圍繞着寒冰巨人、阿斯加德與地球,叙事不斷切換往複,使得人物間的矛盾與沖突鋪墊顯得充實而又合理。

...

但是當三條叙事線索合為一體之後,整部電影的基本節奏就逐漸變得淩亂了,原本合情合理的人物轉變突然在華麗的特效畫面中變得十分突兀,再加上電影一味強調神話性質的嚴肅性,使得電影本身越發味同嚼蠟。

...

這樣的成片固然和導演本身有一定的關系,但是更多的還是由于如此局限的故事前提,使得導演本身難以有更好的發揮。不過将古典戲劇的叙事技巧植入超級英雄題材電影,倒是使得電影與其他同類型電影相比,頗有新意和可看之處。

星條旗的代言人

在綠巨人、鋼鐵俠、黑寡婦以及雷神先後登場以後,接下來登上大銀幕的就是作為“複仇者聯盟”永恒精神象征的美國隊長。

...

作為誕生于美國超級英雄漫畫“黃金時代”,同時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美國隊長憑借着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果敢,以及痛扁法西斯時的形象成為了美國精神最好的英雄代言人。

美國隊長初次登場于1941年3月出版的《美國隊長》第一期漫畫,由漫畫家喬·西蒙和傑克·科比聯合創作。他的人物形象設計靈感,比如制服、盾牌以及頭盔基本來源于美國國旗。

...

漫威對于由誰來扮演美國隊長一角在立項之初就已然有了屬意之人,那就是克裡斯·埃文斯。

但是由于扮演《神奇四俠》系列電影中的“霹靂火”一角給克裡斯帶來了深深的心理陰影,所以他曾經多次拒絕了漫威的面試邀約,最後還是由我們親愛的小羅伯特·唐尼出面才最終讓漫威得以把克裡斯·埃文斯收歸膝下。

...

因為美國隊長誕生于二戰,同時二戰也是最好反映美國精神象征的曆史大事件,所以新世紀關于美國隊長的首部電影年代背景設置在了二戰時期的美國和歐洲。

電影在劇情故事和人物結局上基本沒有太大的懸念,而矛盾鋪墊和正反對決上也完全是按照商業類型電影的套路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進行。

...

但是電影的精神意義卻要比電影的實際收益重要的多,因為這可是作為美國數十年主流價值觀念象征的美國隊長第一次以大投資、大制作登上大銀幕,契合原著漫畫形象的克裡斯.埃文斯生動的對美國隊長作出了自己的诠釋和理解。

...

使得許多從小看着《美國隊長》系列漫畫長大的幾代美國觀衆在看完電影以後紛紛表示,“美國隊長”真的沉到了海底七十餘年才再度歸來嗎?

反派比英雄更具魅力的英雄集結之作

《複仇者聯盟》是漫威洪荒之力的第一次爆發,在内地上映的兩天之内便狂收了1.14億人民币。

而在北美地區的首映周末三天之内更是達到了史無前例的2.07億美元票房,首映一周票房總收入就達到了4.47億美元的票房。最終,《複仇者聯盟》在全球達到了15億多美元的票房總收入。

...

電影以千軍萬馬之勢橫掃了整個全球電影市場,一改前面除了《鋼鐵俠》系列的另外幾部電影的頹勢,并且極大的提升了《複仇者聯盟》在全球的知名度,使之逐漸成為了一股流行文化潮流,從那以後追漫威電影成為了一種全球性的現象。

但這究竟是超級英雄類型電影的新時代,還是新時代的超級英雄類型電影呢?

...

從1978年由理查德·康納導演,克裡斯托弗·裡夫主演的《超人》開始,曾經被視作是兒童娛樂片的超級英雄類型電影猶如一團烈火越燒越旺,并逐漸開始向着同類型多方向、多角度的發展趨勢不斷發展。

我們可以看到有融合了人性和哲學思辨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有帶着懸疑和驚悚色彩的《地獄男爵》系列,有偏向兒童化的《蜘蛛俠》系列,再到号稱集大成的《複仇者聯盟》。

超級英雄類型電影已然逐步從動作片和科幻片的類型之中獨立出來,開始自成體系。

...

就像一位知名影視評論家在《複仇者聯盟》上映之後作出的評價那樣,“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有生之年超級英雄類型電影将會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反映時代發展潮流新類型電影。将來的超級英雄電影将會像當年的西部片,并且超過西部片在全球範圍内紮根結果。”

...

但是,無數影迷在《複仇者聯盟》上映之前的歡呼雀躍,并沒有為世人帶來一種新類型電影的誕生。

在《複仇者聯盟》中,我們所看到的并不是什麼新的類型電影,而隻是符合時代發展趨勢,對以往電影類型的綜合呈現。

...

《複仇者聯盟》中衆英雄在應對災難時的團結一緻與災難片的情節出奇一緻,集結英雄時的場景切換與情節設計又和警匪片相似,而與邪神洛基在電影前半部分的鬥智鬥勇更像是動作片的經典套路。

與其說電影是因為走出新時代的超級英雄類型電影風格而獲得成功,倒不如說是因為這是超級英雄類型電影在時代潮流下的進步發展。

...

在這部電影中,我們看到了此前已經在系列電影中登場過英雄角色,亦看到了像鷹眼、滅霸這樣的新面孔,但是要說塑造與刻畫最成功出色的,還是要屬由“抖森”湯姆·希德勒斯頓飾演的“邪神”洛基。

相比漫威系列電影中,很多一部電影就被英雄KO的反派角色,洛基卻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反派角色之路。

...

在《雷神》中,我們看到的隻是他對自己身份認同的迷失和逐步膨脹的野心,而到了《複仇者聯盟》中,我們則看到了他在滅霸引誘之下,所釋放出的邪惡,對阿斯加德與地球的怒火,對兄長的憎惡……

角色在厚重的劇情鋪墊下變得更加鮮活有力,不像電影中一衆英雄角色在決戰前的迷茫,洛基在一開始就很清楚自己所想要的是什麼,也很清楚自己與滅霸隻是一時的盟友。

...

最終,邪不壓正的故事需要使得洛基還是敗了,并且有被雷神押回了阿斯加德,但是他不經意間的邪魅一笑和仍具有的能力,使得他注定将會在未來的漫威電影宇宙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注定會經曆更多的轉折與成長。

...

這就是漫威電影宇宙的第一階段,也是英雄們的首次集結,有不足,更有驚喜。

在《複仇者聯盟》誕生以前,漫威的老對頭DC也曾設想過拍一部《正義聯盟》,但是制作方的拮據、主演陣容的頻繁更換以及電影的拍攝難度巨大,終究使得《正義聯盟》成了紙上談兵的笑話。

...

當DC再度覺醒,想要迎頭趕上的時候,漫威電影宇宙已經發展了數年之久。這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好萊塢往事為《複仇者聯盟》和漫威電影宇宙發展增添了一抹不一樣的色彩與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