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電影不可能不推薦,《驚魂記》是其中之一。

開頭10分鐘,是愛情片;

去到40分鐘,又變成了犯罪片;

50分鐘,活生生的驚悚片!

60分鐘之後,劇情突然進入一個全新的方向,是已經知道真相的懸疑探案片?!

為什麼要提前告訴觀衆真相?

一臉懵看到100分鐘,已經不能用驚悚來形容了,簡直就是恐怖片!

等結局反轉,才恍然驚覺,原來是心理分析懸疑片。

...

有些評論把《驚魂記》說成是人格分裂電影的鼻祖,實際上希區柯克早在1945年就拿出過一部以精神分析為主題的《愛德華大夫》,英格麗·褒曼和格利高裡·派克兩位明星合作,非常有看頭,是公認的影史首部“心理電影”,也有說法是1913年的《布拉格的大學生》。而《驚魂記》在1960年上映,人格分裂又隻是心理電影的一個分支,那隻能算是後輩了。

《驚魂記》真正具有開創性的地方在于,希區柯克融合了心理電影和驚悚電影的特點,以及他一貫擅長的懸疑犯罪元素,糅合出一種全新的電影類型——心理驚悚片,或者說精神分析驚悚片。

優異的後來者有《沉默的羔羊》、《靈異第六感》等等。

...

和1954年《電話謀殺案》,從兇手的角度看懸疑探案偵探片類似,希區柯克繼續打破常規。

這一次,他選擇從被害人的角度出發。

Marion在鳳凰城的一家地産公司工作,他有着一個男友Sam,兩人隻能在私底下幽會。

開場的愛情片部分,兩人自然而然的對話,就透露出幾條重要信息,堪稱是劇本對白創作的教科書。

“我辛辛苦苦為我父親還債。”

“我辛辛苦苦付給前妻生活費。”

Sam幾句抱怨的話,将他窮困打工人的窘境展現在觀衆眼前。

...

...

“噢,Sam,我們結婚吧!”

Marion毫不掩飾自己的渴望,簡單粗暴,人物有了一個明确的目标訴求。

有了目标,故事就有了驅動力。

另外注意,Marion的欲望具有普适性。這有意安排的設定,為了能讓更多人移情于角色,理解角色,同情角色。

...

确定好角色的欲望對象,創作者接着要做的就是,給予角色一次實現目标的機會。

《驚魂記》的安排又是一次典範。

影片的第二個場景,内景,Marion的辦公室。

一筆巨額現金來到了Marion的手上。

買房的富豪被設置成一個性格開朗,故意挑逗Marion的老頑童。這樣給觀衆制造了一種錯覺,以為富豪真的是有錢沒地方花,直接把錢打賞給漂亮的小姐姐。

天上掉餡餅終究隻是白日夢,富豪給現金的真正目的是買房。把錢給Marion隻是讓她算算數目對不對,并且存到銀行上,公司的賬戶上。

...

沒能一夜暴富不打緊,重要的是,一夜暴富的念頭被激活。

Marion的,以及觀衆的。

要是有了這筆錢,她就可以順利和Sam結婚了。

但要得到這筆錢,達到目标,角色必須經曆一個期望和結果之間的鴻溝,這樣的故事才更能打動觀衆。

《驚魂記》讓Marion陷入了兩難抉擇,繼續艱難的等待,或者主動出擊,冒險偷錢。

典範之處在于,這個抉擇所蘊含的三層沖突。

内心沖突,偷錢需要過自己良心這關;

個人沖突,偷錢意味着丢掉工作,付出人生要重新來過的代價;

個人外沖突,法律的障礙,失敗就得面臨牢獄之災。

轉移到第三個場景,内景,Marion的房間。

希區柯克拍出了Marion所面臨的,激烈的矛盾沖突,鏡頭,調度,服裝道具,演員表演,外加配樂,一氣呵成,緊張糾結的情緒溢出了屏幕之外。

...

然後要做的就比較簡單了,繼續增加障礙,加強是否能達到目标的懸念。

偶遇的老闆,警察,大雨,都為Marion的旅程增加了失敗的風險。

...

...

...

不過故事的進展不能一直是正面負荷,角色一路上啥屁事也沒有;也不能一直是負面負荷,困難越來越多,離目标越來越遠。

角色需要喘氣,觀衆也需要。

一家旅館恰到好處地出現,那裡人煙罕至,甚至一個旅客也沒有。

Marion暫時得到了庇護,向成功邁進了堅實的一步。

也就是在這個影史留名的Bates旅館,誕生了經典到不能再經典,被無數影評吹爆的一幕,浴室驚魂謀殺。

...

誰能想到,用了将近半部電影塑造起來的角色,居然可以說不要就不要。

就是這場浴室殺人戲成為了《驚魂記》的驚人轉折。

旅館老闆Norman取代Marion成為了戲份最多的主角,同時還是大反派。

如此大膽的變化,别說在60年代,放在今天,也是絕無僅有的。

成功打破常規的希區柯克狠狠地玩弄了觀衆,但他不得不解決一個緻命的難題。

前面對Marion的移情效果蕩然無存,那還有什麼看下去的理由呢?

這時,“麥高芬”就派上用場了。

...

麥高芬的概念由希區柯克提出,一般指在電影中可以推展劇情的物件。

在《驚魂記》裡,麥高芬明顯就是來到Marion手上的四萬美元公款。

Marion的命運備受關注,四萬美元同樣牽動着觀衆的心。

到底誰是最後的幸運兒,能拿到這筆錢呢?

這個懸念在前半部分隐藏在Marion的懸念之下,就像被桌布蓋住。

當Marion的命運有了答案,桌布被掀開,桌子上赤裸裸的四萬美元自然就成為了焦點。

四萬美元,在那個時候相當于現在的上千萬美金了。怎能不讓人心念念呢。

...

誰知,貫穿全片的麥高芬,竟然也是《驚魂記》的一個障眼法罷了。

在擺滿美金的桌面底下,原來還藏着更大的懸念。

Norman和他那不現身的母親Bates太太,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作為殺人兇手,Bates太太是否會受到法律的懲罰?

...

跟随着傳統探案片的節奏,反轉再反轉的高潮劇情,恐怖的真相如同黑寂中的腳步聲逐漸逼近。

在迷宮出口,希區柯克留下的,又是經典到不能再經典,被無數影評吹爆的一幕。

來自演員安東尼·博金斯的邪魅一笑。

...

後面愛德華·諾頓,張子楓,都因為類似的笑容而赢得了影迷的關注。

...

...

觀看《驚魂記》,感覺就像是,在玩一個鬼屋主題的過山車。

跌宕起伏。

驚魂動魄。

一切結束後,又不禁會為Marion和Norman的悲劇命運而感到歎息。

百端交集。

餘波蕩漾。

不枉它是希區柯克在豆瓣上評分最高的電影長片作品,取得9.0的高分,并入選Top250榜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