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平樂
許多人說這個劇,慢的磨人。我也認為真的“磨”人。那麼,這種慢真不好嗎?
我就來挑挑慢的幾個好吧:
一、慢的場景,觀衆有足夠的審美時間
正直我修整的一段時光,所以有時間去磨電視劇。我說“磨”人,是因為劇情的慢而不快進追劇情,反而給了我足夠時間來觀察和思考。這個劇,在服裝、背景、道具細節,做了許多努力,比如上圖的牌匾:藏修遊息,就非常精緻,也會讓我有沖動去搜索意義。用心制作的每一幀圖和背景,其實可以給予更多曝光機會的,也是對于後台工作人員的支持。至于觀衆願不願意“磨”,就要看耐心了。話說,裡面的一些古文知識,我們看出了幾個?(可以找一找哦)
藏修遊息:藏,懷抱;修,學習;遊息,行止、遊玩與休憩。意為心裡常常想着學習,不能廢棄,對學習入木三分,甚至連休息或閑暇的時候也想着學習。出自西漢戴聖《禮記.學記》:"君子之于學也,藏焉,修焉,息焉,遊焉。"

藏休遊息
二、慢的文言文,出口海外或許是正好的信息速度
近年來,許多的中國影視劇被出口到韓國、北美等有許多,比如《甄嬛傳》在韓國、台灣也紅過,我在美國的一個高中生電腦屏保裡看到她收藏的《琅琊榜》裡王凱的劇照。且中文翻譯成為英文總是句子比較長,何況都是文言文,一句話有太多的信息。翻譯成為其他國語言的話,或許畫面慢,語言信息量也足夠多了。另外韓劇情節也是普遍慢,一集韓劇或許講述的就是一頓飯發生的故事。所以,這個劇的慢,或許出口其他海外市場,反而或許是優選呢。以上,純屬猜測導演意圖。

天下均
三、相對慢的生活節奏,在大宋是真的
說話慢吞吞,做事慢悠悠,一部分是出于禮與規矩,一部分其實就是古人的節奏,不能與現在的大都市節奏對比。劇裡的官家應該是最忙的職業人之一了,裡面他邊吃飯邊看劄子的場景。但是再忙還是比不上現代人三分鐘解決午餐、叼塊面包片就是早餐的生活節奏啊。所以,慢,其實是宋的正常節奏。而且這個是正常的宮廷生活劇,并非《水浒》《三國演義》等有許多格鬥和武力沖突的場景,沒有太多的十萬火急去拉快進度。

數日頭
四、慢的美學
這個劇整場有許多“禮”、“古文”、“規矩”……這些本身現在看來是一種美學。所以快了反而失真和來不及呈現出來。處于美的考慮,需要穩穩地呈現。作為對于許多電視劇劇情都是能猜到的,那麼過程的美就很重要啊。可以靜下來,慢慢去品每一幀畫面、每一束光。慢也是一種美,隻是,要不要去細細品味而已。

總角的發式
當我們經常在追逐許多的“快”時,為何就不能偶爾的“慢”呢?當看了那麼多波然起伏的電視劇,為何就不品品溫溫火火的劇呢?
100%好評,說明100人有100人的喜歡,1%也是有百裡隻1人喜歡,但是,有人喜歡,就說明還是有其價值的。那麼就有其好的點吧!
好吧,寫了那麼多,其實我就最近有點空,然後選擇了“慢”,正好遇見了這慢吞吞的《清平樂》。
清平樂 晏殊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
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幹。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

晏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