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裡沒有第二部超過70集的古裝劇我會翻來覆去看3遍,舍不得倍速的那種。

想着應該為執着過的東西留下一些記錄,就有了這篇散悟。

每次看《知否》的心境和起因都不太一樣,第一遍看的緣起關鍵詞是“古風詩意”,第二遍看是思考“婚姻”這件小事,這次看是為了“生活”。一次比一次宏大的課題,也印證了我對同一本好書、同一部好劇、同一個人時常保有“常看常新”的期待。

回想最初看第一遍之前,因為鋪天蓋地的宣傳加上對FSF不太友好的“有色眼鏡”,其實有點抗拒,但架不住正午陽光出品的吸引力,因為前期看過《琅琊榜》、《歡樂頌》這些正午的連續劇,對品牌有一定的好感,勸解自己應該以平常心看待一部作品,萬一因為對某個個體的個人偏好而預判甚至錯失一部好劇,那樣太不值當。結果,果然,真香,看了第一集就一發不可收。朋友看了兩集就棄了說是“節奏太慢”,可吸引我的剛好就是人物間不急不躁的談話、古風古意的台詞、不慌不忙地應對曲折困境,就連沉穩内斂的中式内景布局都被截圖放大研究了好久。或許,是在浮躁、快節奏、速食的文化氛圍中找到了喘息的傍依,可以暫時逃離“請盡快答複”,也不用聽那些赤裸裸的直白和直愣愣的不含蓄,守着一部不算大火的劇,自在惬意。

哲思很多,本子抄錄,圖片留存。

...
...
...
...
...
...
...
...
...

PS:演員會挑劇本本身就是一種能力,抛開主演們的花邊新聞不說,讨喜的角色光環讓人很難不印象深刻,也足以在黑料中挖出閃光點。

再PS:胡夏和郁可唯的聲音醇厚又溫柔,配古裝劇最适合不過,如果小時候背的古詩詞都是可以唱出來的曲子,應該會很生動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