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有生之年居然會被一部音樂傳記片燃到。

...


且毫不誇張的說,看一遍根本不過瘾— —


《波西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
...


自去年10月上映以來,《波西米亞狂想曲》一路狂收票房。


...


在日本,幹翻《毒液》,在韓國,超越《複仇者聯盟》和《蜘蛛俠:英雄歸來》,成為引進片票房第12名的電影。


...


北美上映首周末即席卷5000萬美元強勢奪冠,截至目前,該片全球票房已突破7.5億,成為影史全球票房最高的音樂傳記片。


不僅如此,今年年初的金球獎,它還包攬了劇情類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兩項大獎。


真▪赢家無疑了。


...


能收獲這樣一份華麗麗的成績單,當然歸功于影片主人公皇後樂隊。


世界著名十大搖滾樂隊之一。


...


曾被無數歌手翻唱過的《We will rock you》,想必很多人聽過。


整齊的拍手聲、跺腳聲,一聲聲富有力量的“We Will We Will Rock You”,傳達出無與倫比的震撼。


《We are the champions》,其傳唱度絲毫不亞于《We will rock you》。


時至今日的歐冠、英超、意甲以及西甲等歐洲足球大聯盟比賽中的最後時刻,球迷幾乎都會自發合唱此曲以慶祝自己的球隊獲得冠軍。



《波西米亞狂想曲》,經常被視為最偉大的搖滾作品之一。


該曲曾在英國單曲榜連續九周冠軍,在國内銷售超過200萬張,創下了當時英國史上銷售最高單曲紀錄。


而這三首單曲,均出自皇後樂隊。


樂隊吉他手布賴恩·梅,大概是史上學曆最高的吉他手,物理學碩士,天文學博士,還是利物浦大學名譽校長,因而歌迷也經常稱他為“梅校長”。


...


樂隊鼓手羅傑·泰勒,不止是一名鼓手,他還擅長貝斯、吉他等多種樂器,并為樂隊創作了許多脍炙人口的金曲。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本人擁有極富重金屬色彩的獨特聲音,高音驚人、低音也非常穩定。


在歌曲《I Wanna Testify》中,他分别演唱了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在不同的音域都遊刃有餘。


...


貝斯手約翰·迪肯,電子工程學學士,聲音振動學碩士,經典的《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I Want to Break Free》均出自他手。


他的樂風同他的性格一樣沉穩嚴謹,每當遭遇危機時刻時,他就成了樂隊的定海神針。


...


最富傳奇色彩的,當屬樂隊主唱弗雷迪·摩克瑞,因為一口标志性的龅牙,也被稱為“牙叔”。


他被稱為“英國的第一位亞裔搖滾巨星”,《We are the champions》、《波西米亞狂想曲》兩首傳世作品即是由他創作的。


...


時至今日,他仍然持續不斷地被票選為流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歌手之一。


2002年,在BBC舉辦的英國人心中“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票選活動中,他排名第58位。

2005年,在美國電視台MTV2和雜志《Blender》組織的票選中摩克瑞被選為史上最偉大的男性歌手。

2006年,《時代周刊》亞洲版提名他為過去60年間最有影響力的亞裔英雄之一。

2008年,《滾石雜志》編輯把他列為“100名史上最偉大的歌手”第18位。

2009年,在《Classic Rock》雜志的票選中他被選為史上最偉大的搖滾歌手。音樂指南網站Allmusic稱他為“搖滾史上最偉大的藝人之一”,擁有“所有音樂中最偉大的聲音之一”。


這部《波西米亞狂想曲》,便是為了紀念他以他為主線籌備的,由演員拉米·馬雷克飾演。


講述了皇後樂隊從偶然成軍到确立風格,一路大放異彩的故事。


...


皇後樂隊名聲大噪前名叫SMILE樂隊,一次演出後,主唱突然離隊,隻剩下吉他手布萊恩·梅和鼓手羅傑·泰勒。


就在這時,弗雷迪跳出來毛遂自薦,以出色的嗓音瞬間征服了兩人,擔任了新的樂隊主唱。


...


弗雷迪生于東非坦桑尼亞,小時居住在印度的他接觸過很多印度音樂,這也間接影響了他後來戲劇化演出風格的形成。


風騷的走位,華麗的台風,滿場觀衆皆被他掌握在手心。


...


一向覺得,最難的就是演真人,因為有比較。


相較于“牙叔”壯實的體魄,演員拉米·馬雷克明顯瘦了很多,這也令許多一開始看到預告片的人産生了質疑。


...


拉米·馬雷克為此研究了很多皇後樂隊的現場和MV,反複觀看,仔細揣摩牙叔的演出風格甚至是細小的習慣動作。


在整部影片的呈現中,他将牙叔的神韻抓得非常到位,盡顯舞台王者的風姿。


...


除此之外,影片在服裝道具舞台多方面還原度都非常高。


小到四個人的發型衣着配飾,大到當年四人的演出現場,一如情景再現。


...


甚至連琴架上擺放飲料這種小細節,也統統沒有放過。


...
...


需要注意的是,本片并非是皇後樂隊整個樂隊的傳記片,并不是紀錄片,重點在于呈現弗雷迪本人的人生經曆和命運起伏。


介于影片篇幅的限制,電影調整了時間線和部分事實,隐去了弗雷迪此後深受病魔折磨的痛苦經曆,因為他們隻想把他最好的狀态展現出來。


毫無疑問,那場震撼人心的Live Aid演出,便是弗雷迪留給歌迷最經典的記憶。


...


1985年7月13日舉行的Live Aid大型搖滾樂演唱會,被譽為地球上最偉大也最重要的表演!


旨在為發生在埃塞俄比亞的饑荒籌集資金,全世界100多位著名搖滾樂歌星均參加了這次義演,鮑勃·迪倫、保羅·麥卡特尼、布魯斯·斯普林斯廷、蒂娜·特納、艾爾頓·約翰、U2、麥當娜·西科尼……


由于時間緊迫,即使是像u2那樣的大腕也隻有一首歌的時間,而皇後樂隊的表演時間足足有半個小時。


那一天,倫敦溫布利體育場内,72000名觀衆沉浸在愛與音樂激蕩出的熱情裡。


...


就像演唱會組織者鮑勃·格爾多夫所言,“這不是一次流行音樂會,也不是一次電視演出,而是對人的拯救。”


那些平日一向我行我素、狂放不羁的搖滾歌星們,沒有收一分出場費,也沒簽合同,但每一個都如約到場,共同促成了一場偉大演出,為掙紮在饑荒中的非洲災民共募集到5 000多萬美元的巨款。


音樂的力量是驚人的。


...



不得不說,有些明星是永恒的,肉體的消逝并不會帶走他們在人們心中的分毫記憶,反而會随着歲月曆久彌新。


最後,讓他們再一次回顧皇後樂隊當年的這場經典演出,看完之後你就會知道,皇後樂隊為什麼會是皇後樂隊!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