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從出生開始就已經到了高潮,而之後的,是一次又一次的高潮plus。格拉德威爾的作品《引爆點:如何引發流行》中提出了流行潮形成的三個法則:個别人物法則(關鍵人物的傳播,比如微博上的大V),附着力法則(流行事物本身所具備的吸引力點,比如最近流行的貓爪杯)和環境威力法則(被潮流趕上的時機,比如移動端APP的興起是在蘋果手機出現之後),看舒君認為皇後樂隊的興起也是符合這三個法則的。

...

第一個法則:個别人物法則。一開始,皇後樂隊叫微笑樂隊,隻是個小樂隊,佛萊迪也隻是一個在家不被看好的孩子。在那個互聯網并不發達的時代(看舒君認為互聯網的一大作用是我們能力的放大器,能讓更多人看到我們,也能讓我們幫助更多人),即使是個天才,他也明白一個人力量的渺小,之後就像電影中大家看到的那樣毛遂自薦加入了微笑樂隊。雖然他們已經足夠優秀,但皇後樂隊的名氣也隻是流行在小小的一片區域而已,直到他們遇到了自己的唱片公司,有人肯砸錢幫他們包裝、推行唱片之後,樂隊才徹底火了起來。當然,即使沒有人幫助他們,我相信隻要他們堅持下去,遲早也會出名的,但沒有“個别人物法則”的幫忙,我們很難想象那會是什麼時候,就像米開朗基羅說的:我隻是把困在石頭裡的大衛釋放出來了。但沒有米開朗基羅,我們可能永遠都看不到大衛。

...

第二個法則:附着力法則。看到這裡,我相信大家都能理解本文的第一句“天才從出生開始就已經到了高潮,而之後的,是一次又一次的高潮plus”的意思了。是的,他們就是天才,每一首都是皇後樂隊成員個性的綻放。商業中我們經常把産品分為引流款、利潤款和戰略款,而他們創造的,都是經典款。傳播的歌曲何止有吸引力,簡直讓人難以忘懷,光光一首《We will rock you》我相信大家還是能在各種體育甚至政治場合聽到,除了拍手聲和跺腳聲之外,是不是更多的是靈魂的震撼。

...

第三個法則:環境威力法則,也就是時機。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電腦業務,剛開始怎麼做都做不起來,直到互聯網興起之後,計算機行業才迅猛發展起來。皇後樂隊的那個時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各行各業飛速發展,人們的需求已經不僅僅停滞在物質需求,視覺上的、聽覺上的需求已經大幅度提升,與此同時,20世紀50年代中期搖滾樂開始興起,而皇後樂隊正趕上了這個風口。看舒君相信,永遠都是時勢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時勢。

...

最後聊聊影片本身吧,《波西米亞狂想曲》雖說是皇後樂隊的傳記,但不得不說影片中講的更多的是主唱佛萊迪的故事。本人認為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一方面一部電影理應有個主角,而主唱佛萊迪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另一方面因為傳記這種題材,比起要表達的主旨,更多時候會傾向于曆史的本身,所以影片中描述了很多主角的私生活。不過想想即使光看最後的20分鐘,我相信大家也會覺得看這部電影是完全值得的,真愛粉應該會發現,影片的還原程度都快接近1比1了,經過我們的善思、善言和善行,皇後樂隊的經典會一直流傳下去,不是嗎?——看舒君寫于2019年3月28日,咦,今天好像是阿裡巴巴誠信通328大促(驚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