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習慣了孤獨,那才是比悲傷更悲傷的事。
電影的名字就透露出悲傷,看到動人的時候,電影院裡會不斷傳來啜泣的聲音。男主和女主都為對方考慮,哪怕自己并不是真的開心,也要讓對方覺得自己是幸福的,讓對方安心。
車禍,癌症,叛逆,互相取暖,一起努力,有過溫暖的回憶,也有着僞裝的幸福,然而一切最終都逃不過重病這個惡魔。沒有健康的身體,其他的東西便都成了奢望。如何再最短的時間裡不留遺憾,是一個令人揪心的難題。(真的要好好珍惜一直陪在自己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啊!!!)

好像感情這種東西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很多人眼中,相愛的人為什麼不能夠直接在一起,而是要用這種方式互相折磨呢?現實的發展往往和想象中不一樣,凡事不能想當然。
愛至深處是成全,而不是占有。Cindy對楊佑賢是占有和利用(Cindy說在所有她需要維持的關系裡,她都問心無愧),而哲凱和媛媛則是互相成全,可是這種成全對于雙方來說,都是一種心靈上的折磨。
哲凱為了幫媛媛找到一個所謂的好男人,派人去查Cindy的資料,然後去求Cindy和楊佑賢分手,隻為了讓媛媛能夠幸福。
媛媛在聚會上意外遇到了楊佑賢,開始有意去找楊佑賢,送夜宵,約見面,最後兩個人結婚了,可是媛媛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滿足澤凱的心願。
哲凱以為媛媛結婚之後就能幸福,可是媛媛要的不是在寒冬送她熱咖啡的人,而是下雨天陪她一起吃冰的人,她要的不是守護她的人,而是和她一起冒險的人,他要的不是别人,而是哲凱。一時錯過,一生錯過。

當一個人意外闖進了另外一個人的生命,從而在心之湖上漾起圈圈漣漪,那個人便成為了難以忘懷的人。可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是你的名字停留在我的過往,到最後你隻是合照一張。
K和Cream,開始的發音都很像,這樣就像一家人了。兩個孤單的人,應該沒那麼孤單的名字。兩個孤獨的個體,也有獲得幸福的權利。可是他們的愛情是以對方的幸福為生命的,一方不幸福,另外一方就會更加難過。

一起淋雨,一起吃冰,一起做飯,一起改歌詞,一起比賽吃方便面,一起發短信,一起試禮服,一起合照,一起笑,一起哭……兩個人一起做的事情太多太多,這些細節讓兩個孤獨的人的生活不那麼黑暗,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陽光和希望。
就像台詞裡面說的那樣:我們在一起,早已不是相愛,而是一種習慣。長時間的陪伴讓他們清楚了彼此的性格和脾氣,隻不過他們一直隔着一層玻璃紙去表達和感受心底的愛意。
哲凱的愛,既卑微又偉大,有一點矛盾。他的愛很卑微,他瞞住了自己病重的消息,去求Cindy。但是他也很偉大,一個人忍受病痛的折磨,不是自私地和媛媛在一起,而是親手把媛媛交到佑賢的手裡,希望媛媛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屏幕上塑造的佑賢,真的是很完美的人設。在遇見媛媛之後能夠坦然地說出自己已經有了未婚妻了,非常誠實。對未婚妻Cindy很好,資助她的事業,在知道Cindy出軌之後,能夠心平氣和地和Cindy分手,在Cindy想要挽留的時候果斷離開了。

他知道媛媛心裡其實有哲凱的,卻還是願意一直等她心裡騰出位子。媛媛提出要結婚的時候他也答應了,和哲凱聊天的時候說話也比較得體,說挑禮服是哲凱能為媛媛做的最後一件大事。隐含的意思是之後不希望兩個人接觸太多,表明了立場又宣示了主權。
佑賢給人的感覺就是儒雅有風度,大氣有教養(不是備胎不發好人卡昂!)為什麼會這麼覺得?全憑屏幕裡表現出的細節吧~(為什麼欣賞男二?因為男主都是女主的@—@,開個玩笑)不過影視作品歸為影視作品,現實生活中還是不能妄下定論的,因為你看到的也許是對方想讓你看到的,畢竟日久見人心。

好的愛情大概是彼此成全吧,希望對方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哪怕自己讓步做出犧牲,自己承擔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