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認為趙二虎是三兄弟中的好人,因為他講義氣,他劫太平軍的糧是為村子裡的人有飯吃,他跑去當兵也是為了村子裡的人不在受欺負,龐青雲殺俘虜,他拼命阻止,打下了南京城他率先給出生入死的兄弟們發軍饷,龐青雲要害他,他死前還想着護着大哥,很多人看到了趙二虎的重情重義,自然而然地認為他是一個純真善良的好人?可事實真的如此嗎?打仗沖鋒劫太平軍的糧,他沖的猛,殺的人多,殺的人利索,殺的狠,不帶絲毫猶豫,可能大家會說,這就是戰亂年代,就是你死我活的戰場,你若不狠,死的就是你自己,的确,可龐青雲殺降時,也跟趙二虎說這就是戰争,兵不厭詐,你死我活的,但他卻不能理解,拼命阻攔,這是否前後矛盾?

其實并不矛盾,你如果說趙二虎是好人,那他顯然不是,他是會搶女人做壓寨夫人的人,在納投名狀,他們抓了三個無辜的村口過路人,而趙二虎是第一個一言不發,上去就是一刀,結束了一個冤死鬼的生命,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這算是好人嗎?怎麼看都不算,甚至可以算的上是惡魔,但大家又很同情趙二虎,認為他太虧,重情重義最後死在自己信任的兄弟手中,是這樣嗎?也的确是。

全片之中,都可以看出,趙二虎殺人打人時都是出手最狠的,當然姜武陽也差不多,于朝廷而言,他們就是匪,但是于朝廷于龐青雲而言,土匪也有利用的價值,于是兩兄弟帶着村裡人跟着龐青雲投了清軍。

龐青雲目标遠大,但他高估了自己的智謀而低估了朝廷的野心和其他兩兄弟的匪氣,所以他失敗了,龐青雲是軍人出身,他隻是在用自己軍人的思維來解釋一切,他把趙二虎和姜武陽帶入軍中,以為他們就會按照自己的想法,以一個士兵和将領的立場存在,龐青雲錯了,他錯了,土匪理解不了軍人,軍人也理解不了土匪,所以說龐青雲錯的徹徹底底。

再來談趙二虎,趙二虎是好人嗎?答案不是,甚至可以說他是一個惡人,但是趙二虎沒有閃光點嗎?有,他重情重義,他在什麼時候表現的像是個好人?在對他兄弟和村裡人時,這其實就是土匪,我隻對我圈子裡的人好,在我圈子外的人,皆可殺,這是他的情義,也是他對世界的理解。我無條件信任出生入死的兄弟們,我無條件為了自己村子付出,可是其他的人呢?有需求時,他可以沒有絲毫猶豫的殺掉。

很多人把趙二虎阻攔殺降那段看作他是好人的證明,其實錯了,或者看作他講信用的證明,因為了他說了人無信就是畜生,其實也錯了,他是一個除了兄弟和本村人皆可殺的人,他真的那麼在乎俘虜的生命和自己的信用?其實他并不在乎,可他為什麼要得罪他信任的大哥龐青雲也要阻止呢?因為那批俘虜裡很多是他曾經出生入死的同村兄弟,隻是加入太平軍,而他加入了清軍,向佐演那個是明證,就算加入了敵軍太平軍,隻要你曾經是我趙二虎的兄弟,那你就永遠是趙二虎他兄弟。

趙二虎其實很簡單,他其實并不在乎自己是太平軍的身份還是清軍身份,龐青雲是軍人,所以他是軍人思維,但趙二虎和姜武陽是匪,投軍是為糧食,是為村子不受欺負,他們根本不關心自己投哪邊軍,假如有人帶着他們投太平軍,給他們糧,發給他們武器,保護自己村子,他們一樣會去做的。于其說他們有立場,倒不如說沒有。

但趙二虎有原則,但不是道德層面的原則,而是隻對兄弟的義,對村子的情,至于其他的他才不在乎,至于善良啊,信用啊這些道德标準,其實跟他無關,他隻在乎自己兄弟和自己村裡人,他殺人劫糧是為村裡人吃飯,他納投名狀殺路人是為找出路,所以為了目的,為了情義,他抛棄了善良和道德,他可以不擇手段。蓮生是他搶來的女人,是不是真的愛他他并不關心,隻要能解決需求就行,所以其實他真的不在乎那頂綠帽子,也不在乎自己的名聲,他們的口号就是搶糧搶錢搶娘們。他們就是匪,但匪一般就重對兄弟和自己人的情義。手下兄弟奸污民女被龐青雲處決,趙二虎是反對的,盡管他知道那是罪有應得,他們犯了軍紀,可他還是想阻攔,為什麼,他其實眼中并沒有軍紀,從他私發軍饷就知道,什麼軍紀啊道德啊對他來說就是屁,他隻有不顧一切為兄弟們好的想法,除此之外,皆可舍棄。

所以趙二虎阻止殺降,一不是為名聲,二不是為信用道德,這些東西從他當匪開始,他早就抛幹淨了,隻是因為那裡邊有他兄弟,他對不起誰都可以,但他從來不想對不起自己兄弟。哪怕後來龐青雲要殺他,他把龐青雲當兄弟了,也就義無反顧地一條道走到黑了。

而龐青雲呢?他千算萬算算錯了一點。他其實壓根就不信投名狀,也就是說他壓根不信什麼兄弟承諾,情義這玩意。相對趙姜二人的匪氣,他其實還是比趙姜二人有些道德意識,他打仗是為了做官為窮人做主,他殺路人納投名狀時是三兄弟中唯一一個有猶豫的人,因為他知道他殺的是路人,是窮人,是無辜者,這違背了他的理念,但又迫于無奈不得不為之,才有了那句告訴路人投胎來報仇,他不想這麼做,不想殺路人,但他又是一個可以為了實現目的,強迫自己去做自己不願做的事的人,從電影開頭,龐青雲承認自己裝死撿回一條命,他是一個可以為了實現目的忍辱負重之人,他其實也覺得裝死苟活有辱名聲但他不在乎,隻有活下去才能翻身,他其實對殺害無辜窮人納投名狀也于心不忍,但他還是功利性戰勝了感性,選擇走上了這條無法回頭的路,所以,同樣,他也不喜歡殺降,但為了戰争勝利,搶奪南京,他還是殺了。

如果非要說三兄弟裡誰是好人,我甯願說龐青雲是好人,也不會認可趙姜二人是好人,但其實三人都不算好人。

所以需要提一下,電影院和網上的投名狀是閹割版,很多人看閹割版确實被誤導了自己的認識,建議看原版。

與原版不同的地方都有哪些,一,搶錢搶糧搶娘們這句口号給改成了搶錢搶糧搶地盤,這點兒影響不大。

主要被删了兩段,第一段開頭,姜武陽被淩遲處死,足足演了五分鐘,很震撼很殘酷,所以慘遭和諧,導緻看了閹割版的有些人還以為姜武陽最後沒死,他是最後的赢家。其實曆史上刺馬案的原型張紋祥也是被淩遲處死的。

第二段被删除的也是本片的靈魂,直接導緻閹割版的本片掉了一個檔次,就是對應片名的納投名狀情節,三兄弟抓了三個村口過路人,一人一刀捅死一個,算是納投名狀,這才是投名狀的意義所在,也就是三兄弟每個人都背上了血債,都成了有罪之人,别無其他路徑可走,成了一根繩上的螞蚱,牢牢捆綁在一條戰船上,也就是片中的那句從此兄弟的命是命,其他人皆可殺。

這才是本片的靈魂和精髓所在,納投名狀是姜武陽提出的,他有想法,第一個沖上去殺人的是趙二虎,沒有絲毫猶豫,然後姜武陽也是一刀結果一個,把最後一個人丢給了龐青雲,由此可見,趙姜二人本來就是那種不在乎人命的匪,現在找機會把龐捆綁在一起,沒有絲毫猶豫,唯獨龐青雲不信投名狀,也不想殺無辜窮人,一直在猶豫,但呆在牆腳裡沒有其他路可走,也隻能硬着頭皮幹了,臨了他還對被他殺之人說要他記住自己的臉,投胎再報仇,由此可見,龐的内心對自己還是有所譴責的。

因此,三個人論狠,實際上是姜大于趙大于龐,趙是土匪頭子,姜是土匪老二,雖然是為村子,但是毫無疑問的是他們之前一直在幹殺人搶糧的勾當,而且姜還是那種能為搶雙鞋直接動手殺人的人,不管目的多正義,趙姜二人的土匪行為都證明了這二位是狠人,隻有龐是裡面對唯一一位會對無辜者有同情心的人,所以龐說他理想是為窮人做主我認為不是假的,裝的,他是真的想為窮人做主,不然也不會直接開口減稅三年。至于姜才是心最狠的,無辜的人說殺就殺,連很熟的嫂子殺起來也不帶猶豫的。姜趙二人那就是隻認兄弟命,不認其他人命的匪。

可結果呢,兩段一删,閹割版的看下來,反倒讓大家覺得龐最狠辣,趙是個老好人,姜太單純,這實在是極大的誤解。

這也是《投名狀》的最大特點,主角三人手上都沾滿了無辜者的鮮血,沒有誰是清白的,沒好人,一舉颠覆你對傳統意義上主角正義觀的認知,類似的作品還有《無人區》,片裡沒有一個人能稱的上是好人,把這樣的殘酷性表現出來的作品方乃神作。

所以這其實就有意思了,三兄弟包括蓮生算好人嗎?肯定不算,但算壞人嗎?也不能說,畢竟每個人也都有各自閃光的一面,所以他們都是什麼樣的人?其實他們都是為生存為各自目的而奮鬥的人,但結果呢?下場一個比一個慘。而陰險狡詐的三公呢?屁事沒有。壞的可以說很透頂的何魁呢?依舊好酒好肉吃着,潇灑日子過着。這也就是還原本來的面貌,什麼好人有好報,壞人有壞報本來就是忽悠人的鬼話。

可以說龐青雲為了翻身實現理想真的夠拼,如他所說也确實是如履薄冰。

隻是龐青雲還是錯了,他以為他通過投名狀成功利用了趙姜二人幫自己翻身,去實現目的,但是進了人家的圈子,你就不可能再跳出來了,他不信投名狀,不信兄弟情,耐不住兩兄弟死信,所以龐青雲最終還是玩砸了,生我們一起生,隻要你一天是我們兄弟,那你就永遠是我們兄弟,所以就算死也要帶着你一起死,這就是兄弟情。

而這一切悲劇的根源在哪裡?其實還是因為大時代大背景,那樣的時代,那樣的混亂年代,所有人的目的都是為了生存,為了生存舍棄了一切,舍棄了道德和尊嚴。就算是蓮生,隻要能生存,能吃飽,過好日子,她也可以屈從于任何一個男人。而趙姜二人為了兄弟情,為了村裡人,做了匪,抛棄了良知和道德,就為了守住他們僅存的義氣,龐青雲為了理想抛棄了一切,包括趙姜二人所信奉的兄弟情義,于是他們都成了朝廷的工具,被朝廷所利用,等沒有用時也就做了犧牲品,小人物跳不出大時代,隻能成為時代的墊腳石。

不得不說陳可辛導演的水平就是高,《投名狀》絕對算得上是佳作,而且也算的上是國産古裝大片的正名作,讓大家看到原來國産古裝大片不隻有花裡胡哨的大場面和狗血的人物關系,原來也可以到處都是髒兮兮,灰頭土臉的,原來也可以有赤裸裸的殘酷人性。隻是當年出于閹割版和其他各方面原因,導緻票房不高,口碑也稱不上好,時至今日大家才發現華語大片中還有這麼一部遺珠,當年《投名狀》收獲的大獎也算對這部生不逢時的作品的一種肯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