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堅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

同時,父母也是對孩子有着最大影響的老師。

所以我也一直覺得,言傳身教很重要。

從一個孩子的身上,往往就能看到孩子父母的影子。

父母們大可不必很優秀,但優秀的孩子們,必定是有着三觀比較正的父母。

他錯過了他七年,但往後的很多個七年裡,他都用自己的言行 影響着他。

最後,他從初一時的墊底學生,當上了宇航員。

寫觀影的時候,我很少會去重複劇情 。

因為我總覺得,隻有你自己去看了,你才能自己真真正正體會到電影想要表達的東西。

那所以,我們不大談劇情,我們談談理解,談談感受就好。

父母的愛,其實都是大同小異的。

隻是很多父母往往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他們總是固執地認為,我愛你,我對你的所有要求,都是在為你以後的人生做鋪墊。

所以你必須好好聽我的話,按我的要求去做,這樣你才能變成很棒的人 ;才會擁有很了不起的人生。

其實沒錯的,小朋友在小的時候,對世界的認知是很少很少的。

所以孩子們看大人的時候,眼睛裡是發着光的 。

因為在他們眼裡,大人們好像什麼都懂啊,大人們好像無所不能啊!

但随着孩子們的漸漸長大,大人們似乎變得不那麼厲害了 ,是大人們變差了嗎?并不是,是孩子們對世界的認知越來越多了呀!

于是,随着孩子們的成長,他們會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

這時,大人們應該學會傾聽孩子們的想法,然後加以引導。

這才是我們真正要做的不是嗎 ?

當一顆小小的太陽花種子在孩子們的心底萌芽時,

你偏偏要讓孩子們往玫瑰花的方向成長,

他們快樂嗎?

或許,有些父母會覺得,快樂有用嗎?成功才有用。

但如果可以,能不能讓孩子們在成功中也體會到快樂?

能不能讓孩子們覺得,他們的父母是最棒的父母?

因為他們的父母給與孩子們足夠的尊重,給與孩子們正确的引導  。

最重要的,是給與孩子們正确的他們想要的愛。

希望父母們都能明白:父母隻是孩子的引路人,孩子們,終究是有自己的漫漫人生路是需要自己走的,與其幫他們鋪墊好他們不喜歡的未來,不如讓他們學會,獨立自主地去生活,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以漁。

馬飛的父親,一個本可以是年輕有為的設計師,因為設計的大橋崩塌了 (其實是有冤情)足足坐了7年的監獄,錯過了孩子七年的時光。七年,讓一個孩子長高了,卻并沒有成長,或許他也隻是迷迷糊糊地從那些一個又一個欺負他的大孩子的口中知道了,他心目中最棒的父親,怎麼就成了人人喊打的人呢?所以七年後,他跑,他追,在巷子裡哭着說,叫你不找我,真的戳中淚點了。他并不明白,一向愛我的父親,怎麼說丢就丢了呢?


...


說說馬皓文的教育方式,被豆瓣吐槽到不行的教育方式 。

講真,我作為老師,遇到允許孩子不寫作業的家長,我是很吐血的。

但是也講真,我贊成他的教育方式。

對教育制度的挑戰沒什麼好講的,在沒有更好的制度之前,應試教育雖有弊端,但你必須承認應試教育的重要性。

在電影裡,我看到的,是父親對孩子的愛,僅此而已。

我印象最深的兩處以身作則:

第一是馬皓文在工地上用兩分鐘的時間解決了一堆工人想破腦袋都想不出的理論;

他在孩子厭學時,沒有苦口婆心地告訴他,學習有多重要,而是身體力行地用行動告訴他,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很重要。

第二是馬皓文大半夜還在寫申訴信,孩子半睡半醒間問 ,爸爸你是在工作嗎?

然後他問他爸爸,那我可以不睡覺嗎?馬皓文說,你可以自己選擇想幹嘛。(大概意思)

他給了孩子自主選擇的機會,孩子選擇了跟父親一樣,你可以半夜在工作,那我也可以半夜起來學習。

馬飛說爸爸你輔導我學習吧。馬皓文說,可是我已經輔導了你一整天了。

也許,真正地輔導并不是對着教科書聲嘶力竭地咆哮,也不是吼着孩子說,你為什麼不好好學習,而是,真真正正地,用自己去影響孩子。



影片裡面唯一對孩子“洗腦”的兩句話

1.你要一直想 一直想

教會孩子正确的學習方法和思考方式,比逼迫孩子不停不停地胡亂學習要好。

隻要大腦不停止運轉,你就不會太差。

我們班有一個孩子,學習成績可以說是很差很差,不怎麼識字,應該是低年級沒學好,留守兒童。

但是他每一次考試,每一次做作業,都想破了腦袋思考。他說想當發明家,也經常靠自己的思考搗鼓出一些小玩意,你能說他不好嗎?你能說他是差生嗎?我不能,我隻能經常性地去鼓勵他,輔導他。

我不禁想,如果他有馬皓文式的父親,如果他能遇上合适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


2.你是最聰明的孩子

一直被人說笨的孩子,真的會變笨的。

鼓勵式教學,其實真的挺重要的。沒有人生來就是會學習的嘛,有的孩子隻是學習方法不對,但卻會因為被人說笨,對自己越來越沒自信。于是,便越來越笨了呗。

就好像他們遇到洪水的那一幕,是不是馬皓文的一次又一次呐喊,孩子你可以的,你可以出來的。是不是這樣鼓勵式的話讓馬飛有信心找到了自救的方法,這些考試不會考,但就是馬皓文教會孩子要一直思考,要相信自己,才讓孩子能在那樣的情況下自救 。

馬飛撐着床闆打着手電筒劃出來的那一刻,難道不讓人感動嗎?


你長大後 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事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人在生活的高壓下放棄了堅持自我,放棄了曾經小時候信誓旦旦說要去實現的夢想。

我一直都覺得,能努力堅持自我的人,很棒。就像馬皓文,他出獄後生活過得那麼難,但他從不服輸 ,不願放棄,他一遍又一遍地為自己平反,堅持不懈。

這就是為什麼馬飛的模型飛機被闫主任扔下樓,馬飛最後還是成了宇航員,因為他爸爸告訴他,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啊!清華北大隻是過程,不是目的,從小給孩子灌輸讀書的重要性固然重要,但從小灌輸孩子要學會追逐自己的夢想也同樣很重要 。


...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馬皓文直接帶孩子去大自然體驗了一番,馬飛立刻就理解了詩句的意思,這不比死記硬背好太多?

考試固然重要,但讓孩子們有興趣地學,開心地學也很重要,這就是為什麼我經常在給孩子們上英語課的時候,盡量抽時間跟他們玩遊戲的原因。

鄉鎮的孩子們對英語的認識本來就很少很少,倘若課堂教育讓他們覺得這是一門了無生趣的科目,也許死記硬背的效果比玩遊戲要好(成績方面), 但這樣,真的達到我們教育的目的了嗎?值得思考。



在期末的沖刺階段,在大部分孩子都在挑燈夜讀奮戰的階段,馬皓文帶馬飛去看航天展覽,而且是逃課去的。

在旅途中,他們白天遊玩,晚上學習。馬飛感受到了他從未感受過的東西,看到了他從未看過的地方。很多人說帶自己的孩子逃課,然後期末考試從墊底考到了前二十幾名,太假;不學習卻會考試,太假。我卻不這麼認為 (上面說過了 作為老師 我可能會被這樣的家長氣死)但我也時常跟我的孩子說, 要勞逸結合 。我更傾向于電影裡隻是沒有把馬飛咬着牙苦讀的畫面展示出來而已,如果那段不停遊玩的時光裡,穿插進晚上馬飛奮筆疾書的畫面, 是不是會顯得真一點?個人覺得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隻要你願意去相信,願意去創造。



說一說闫主任,這個角色感覺是有點極端的。

一個學校的教導主任,斷然是不會那麼閑,整天跟一個差生計較,但大概是想通過這一個角色,做一下對比。

其實每個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成材,不過是教育方式的不同罷了。

闫主任固然嚴格,但隻是他太堅持自己的教育方式了 。




最後談談父愛。

父親,這個詞對我來說 一向都是最偉大最值得尊敬的 。

“爸爸也會犯錯,這也是爸爸第一次當爸爸。”

不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話,但每一次,都忍不住想要掉眼淚。

我們一生中,有太多的的身份太多的角色要扮當,而每一次要當的角色,都是第一次。

每個人都會犯錯,但卻并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承認錯誤 。



最後馬飛為了自己前程,跟馬皓文說,你别再追究那件事了,事情過了這麼多年,除了你,又有誰在乎?

我的天啊,我理解馬皓文說,他的教育失敗了。

這是讓人多麼寒心的話,就是因為隻有馬皓文在乎, 所以他才要平反到底啊!

别人都不在乎了又怎樣,他的驕傲、他的尊嚴,決不能讓自己一生都扣着這一項莫須有的罪名啊?即使他的一生已經被這個莫須有的罪名折磨得破爛不堪,但是,沒有人願意就這樣丢下自己的尊嚴啊!

大概孩子們在做孩子的時候,都是自私的。自私地以為,父母就是要為我們付出的,父母是因為愛我們,才心甘情願地為我們付出啊。

但倘若馬飛不能理解馬皓文一生的追逐是為了什麼 ,那确實是失敗的教育 。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座橋,把自己的橋修好,是最大的事。]



...

...

最後說一句

電影畢竟都是理想主義 又何必太較真?又何必太苛刻呢?

于我而言 能引發思考的電影就是好電影

所以 去看 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