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齡增長,我們漸漸明白王小波所說的,“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

也進一步體會到了何為:世人皆苦。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人生的奢望和樂趣在變少,活着是一件不易的事。

但是正如阿巴斯曾經說過的那樣:盡管我們是悲觀主義者,但是我們活着不能沒有希望。

事實上,一旦失去了對生活的希望,生命也就失去了意義。

...

image

在阿巴斯的《櫻桃的滋味》中,主人公巴迪先生,正是這樣一個對生命的意義産生了絕望的人。

他開着車四處閑逛,想要尋找一個合适的人,幫助他完成自殺的最後環節。

他在山坡上挖了個墓穴,打算服用安眠藥,躺在墓穴中等待死亡。

這個被選中的人,要做的就是在第二天确認他的生死。

生,就将他拉上來。

死,就用土将他埋上。

最後,拿着他放在車裡的豐厚的報酬,離開即可。

...

image

巴迪先生目視着前方,一雙眼裡除了冷靜還透露着一股悲傷。

終于,他選中了一個人,一個入伍二個月左右的小兵。

先是一陣談話,他詢問了小兵的情況,還談起了自己服兵役的歲月。

之後,他将小兵載到了自己的選中的地方。

終于,他說出了他的目的。

小兵吓得拔腿就跑。

...

image

巴迪先生隻好繼續上路,他又找到了一個神學院的學生。

他一樣向他求助。

神學院學生,從宗教的角度告訴巴迪先生,自殺是一種罪過。

巴迪先生反論道:人不快樂就可能傷害他人,難道不傷害他人尋求自殺也是罪過?

最後,他又試圖以真主仁慈的角度寬恕他的行為和幫助他自殺。

仍然未能如願。

...

image

雖然是準備自殺,但我們可以看出巴迪先生和一般人不一樣。

首先,他大可以選擇在家吞服安眠藥自殺。

但他并不想這樣做,而是要選一個符合他要求的人:生活中也需要物質幫助。

而通過借助另外一個人的協助,同時也給了他一線生的希望。

我們可以看作他對待死亡存有矛盾和和掙紮,他潛意識裡對生命依然珍視。

...

image

最後,一個長者毫無征兆地出現了,答應了巴迪先生的請求。

長者的孩子患有貧血,所以他應允了。

長者問巴迪先生,“生活有什麼問題,為何要自殺。”

他沒有做正面回答,隻是說自己不快樂。

長者說:自殺是不對的。

他回答:不快樂也是不對的。

接着,長者講述了自己年輕時的一段自殺經曆:

那時候他很痛苦,生活一團糟,他試圖自殺,于是選了一個櫻桃樹準備上吊。

忽然他摸到了柔軟的果子,就吃了一個、兩個、三個...

甘甜的滋味,讓他忘記了自殺的念頭,他開始欣賞初升的太陽和周邊的景色......

最後,他重獲了活着的希望。

...

image

所謂“櫻桃”的滋味,是日月星辰、山風和鳥鳴,是大自然和生命裡的一切,它們會在人失落時,帶來生命最本真的感動。

櫻桃的滋味,也就是生活的滋味。

...

image

其實,在一路上,除了這三個真正坐上了巴迪先生車,并聽完了他的計劃的人,他還遇見了一個電話亭裡被債務纏身的男人,而他拒絕了巴迪先生提供的搭車和物資幫助。

那個靠撿塑料袋為生的外地人,他也拒絕了巴迪先生還沒有說完的關于一大筆錢的工作,很明顯,他安于當下的狀态。

還有獨自看守攪拌水泥的工人,也沒有答應巴迪先生邀請他外出的提議,而是甯願孤單也要守在自己的位置。

...

image

最歡樂的是一群農民,他們在巴迪先生的車輪陷住時,像歡樂的風一樣吹拂而來,幫完了忙之後又唱着歌而去......

這是一群生活不富足,但内心純淨、歡樂的人。

就像是生活雖然有着太多的苦痛,但苦痛中依然能開出燦爛的花兒。

有的人評價說:阿巴斯的超脫在于他在展現這些人的受難和貧窮時,将所有感性的因素拒之門外。他并不想用這些人的經曆引起旁觀者的同情和憐憫,因為那樣的強烈感受是既廉價無用也稍縱即逝。

...

image

其實,正如長者所說的關于土耳其人看醫生的故事。

土耳其人手指破了,就覺得手指碰到身體哪個部位,那裡就痛。

我們往往會因為自己的内心、想法出現了問題,而開始去懷疑生活出現了問題。

其實,隻有換個角度和心情去看待,一切就将會不同。

...

image

我們的巴迪先生,也因為長者的勸導,而内心出現了松動,于是出現了這部冷靜理性的電影中最感性的一幕:巴迪先生拼命地返回,重新找到了在上班的長者,告訴他要大聲呼喊兩遍他的名字,還要扔三塊石頭,這樣才能确保他真的沒有死去。

雖然對生命多了些依戀,巴迪先生依然遵循了既定的計劃。

他在夜晚來到了選定的地方,躺入了自己挖好的墓穴,去繼續追尋着生命的意義。

黑暗中,他雙目甯靜,先是看到了皎潔滿月,接着是烏雲密布,雷聲響起,大雨而下,一切歸于黑暗。

第二天,太陽照常升起。同樣一塊地方,畫面中出現了耀眼的綠色,巴迪先生叼着煙和劇組的人員攀談了幾句,一個人說今天隻是來收集聲音的,不是拍攝。一群士兵們在路邊嬉笑......

...

image

有網友評價說:結尾的精巧設計更是展現了真實和虛構的邊界模糊:主角的走出來究竟是電影的虛構還是故事裡的真實。一部每個細節都值得拉片回味的電影,當之無愧的經典傑作!

這是一部非常反類型的影片,從頭至尾,我們不知道巴迪先生為何而死,事實上對于别人的悲傷和苦痛我們也很難感同身受,而自殺的原因對于旁觀者而言并沒有意義,所以,影片也并沒有交代。

直至最後我們也不知道巴迪先生是生是死,在阿巴斯看來,大家沒必要知道他為何痛苦,隻知道這個男人痛苦就夠了,而更重要的則是自己去思考他這個行為的意義。

這便是阿巴斯厲害的地方,他關注的是生命本身的意義。

...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