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火了,不僅在各大媒體引起了廣泛關注,甚至還有人說可謂是“出盡了風頭”。

這讓人無法理解的“操作”确實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們對這個“魔幻民族”的看法,有關政治、有關輿論這些形而上的東西,咱也着實不懂~
那麼我們就來聊聊文字以及情感以内的事物,或許會對這個民族的理解有所增強吧。
(一)
從誰開始呢?
東野圭吾?村上春樹?渡邊淳一?…
如果非要從中選一個最喜歡的,那可能就是村上春樹吧!
我們常常調侃村上的諾貝爾陪跑史,甚至戲谑道: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大概就是村上春樹和諾貝爾。
後來我們才發現,村上的創作之旅遠遠超乎諾貝爾獎項本身了,他曾在自己的《刺殺騎士團長》中反思和承認日本侵華的曆史以及南京大屠殺。
有人說,他是跨民族大義,但是作為一個純粹且享譽世界的日本作家,其勇氣着實讓人贊歎。
(二)
回到《挪威的森林》,看不太懂原著的朋友們可以先去大緻地看一下電影梳理一下脈絡,然後你會發現,我們還是一頭霧水。
但是文學與藝術不就是一種精神的還原與釋放嗎?不一定會給人們帶來多大的啟示,但是一定是要表達角色或者作者的某種真情實感和寄托。
剛看完電影的時候,壓抑、悲慘的基調讓人看完有點抑郁傾向,其實偶爾會看到一些抑郁症人群的文字,好像在世界上他們的身邊都是一片昏暗,摸不清方向。
就像村上的《挪威的森林》書中寫的:
如果你掉進了黑暗裡,你能做的,不過是靜心等待,直到你的雙眼适應黑暗。
當他們沉入深淵時,連最後無力的掙紮都不想做了,可見該有多絕望啊!

故事的主線索就是男主角渡邊與兩個女孩直子和綠子之間的感情故事,我們表面看到的關乎情情愛愛,甚至用大家的話來說有點顔色。
不管是書還是電影都不乏很多大尺度的片段,但是慢慢深入這個的氛圍裡,卻是大家的自我救贖。
(三)
直子的抑郁症狀是整個故事的重要部分,她因深陷姐姐自殺、青梅竹馬自殺以及家族病史等的悲痛中無法自拔,加之時好時壞的狀态更加讓人難以接受。
正是這樣的折磨造成了直子的缺陷,她在與渡邊赤裸裸的愛情中也展現着釋放與閉塞的結合。

而綠子的出現似乎幫助渡邊打開了心靈的另一扇,就像羅曼•羅蘭的英雄主義一樣,看清世界,但又熱愛着這個世界。

慢慢地,渡邊從對直子愛的迷茫和無奈,到逐漸接受直子後來的自殺,直到最後過渡到塵世,好好活着。
有人說,如果沒有綠子的存在,渡邊可能會随着直子而去吧。換句話說,是綠子陪伴他完成了生命的救贖,一次就好。
(四)
孤獨是人生的常态,我們常常會厭惡孤獨的存在,覺得它是導緻大多數事物毀滅的支撐條件。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當我們選擇逃離塵世的喧鬧時,孤獨不正是我們的避風港灣嘛!

希望不是因為失望才選擇的孤獨,願我們都是真心願意享受孤獨!
最後借用甲殼蟲樂隊的同名歌曲 Norwegian Wood 結尾:
When I awoke I was alone
This bird had flown
So I lit a fire
Isn't it good Norwegian Wood
挪威的森林,有昏暗,也有光,随你選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