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人认为今年到目前为止的最佳电视剧。划重点,是硬核爱情剧!

...

男主角都贤收的人物塑造是之前影视剧中不多见的。他的“正常”与“非正常”,都要内化而平滑。既有原生家庭成长的缺失,又有积极走入正常社会的勇毅。他的内心的不完满与家庭的完美,他表面“疑似杀人犯”的多重证据暗示与对妻女的无法假装的关爱,他的多年的计划与隐藏和几次关键事件中的情感爆发,都在李准基演员精准细腻的表演中呈现了出来。他狭长凤眼中的情绪可以在明媚天使和阴郁魔鬼之间自由切换,多重角色的伪装感和复杂感和女主角刑警阳光健康的形象造成了鲜明的对比,昔日的花美男,演技和爆发力令人惊叹。就是这样一个连一个微笑都难以发出的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者,因为爱的滋养与陪伴,是可以驱散罪恶父亲的魔障,在女主角面前敞开心扉显露脆弱和悔恨,努力寻找着证据只为证明“自己是一个不错的人”,用一己之力替爱人挡住突发的子弹。那些时刻,男主内心已经萌生了爱,践行着爱,守护着爱,也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只是自己不自知罢了。那些一再说剧情“洗白”男主的观众,恰恰是忽略了“爱”与“善”长期牵引的力量。

...

...

...

此外,所有其他主要角色如都妻子、金记者、真白、都姐姐,白父母,与都贤收形成了善与恶,明与暗,虚与实的对比和呼应,每个配角自身又是饱满的,有生命力的。每个人都有想要隐藏的东西,想要得到的利益,随着故事的不断发展,人物都遭遇着内心拷问和选择,也在不同程度上有成长(或毁灭)。即使残暴如真白,也不是一个脸谱化的坏人。那一句“我没动孩子,那太没意思了”。在一定程度上显露出了这个“反派”残存的温度感。穿插剧中寥寥几个少年成长的镜头,他原生家庭的关爱的缺失、社会教育关注的不足,与都父的相遇等多重原因已经勾勒出这个病态角色走向罪恶的外在因素和必然走向。

...

...

本剧的另一大惊喜在于,一些案件的铺排除了构建都贤收长达十八年人生悲剧的叙事链条,同时能够关照社会现实问题,给观众以深度思考的空间(如志愿者因小事谋杀服务对象;都贤收在幼儿园替女“报仇”并发出“表现好的人不会被怀疑”的做人准则与谋杀时间内在的关联等等。)草蛇灰线,十分精妙。在这个看似是在探讨“恶”的故事里,把破案的过程写的触目惊心,给观众以感官刺激只是一般水准,但是本剧的野心似乎更大——它不仅要在带观众解密,满足猎奇心,更要引导其思考“恶”的本源,触摸“善”的美好与强大。编、导、演都非常用心,外在新颖、引人入胜,内在则有深度和温度。

...

...

...

...

把此剧当做悬疑剧,挑刺寻BUG的观众,说明其审美和脑回路已经被国产烂剧带到了“四海八荒”的爱情剧和“死亡笔记”的悬疑剧之流的水准所深深禁锢。人性本来就多维立体,把惯常的观看国剧的扁平化人物套在本剧的人物行为上,未免浅见。观剧需要与剧集匹配的审美与格局,也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和兴趣点,本剧的格局,实在带不动一众不愿意睁眼正视韩剧实力的黑子的口水。

虽然大结局尚没有播出,但剧集的整体水准已经确立。有理由期待,这个关于爱与善的救赎故事将会走向一个升华和回扣,剧情总算快要停止对我们想象力的垂钓。作为一个重新回归韩剧阵营和由此剧真正粉李准基的佛系观众来说,观剧的过程类似“熬鹰”,很磨人却很享受。此时看到不客观或恶意评论干扰着剧的正常评价,故有感而发。谨以此,献给《恶之花》为代表的品质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