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寄生蟲最近網上很火,作為今年的戛納電影金棕榈大獎,終于可以一睹為快。

專業影評人士都說這是一部很好的“類型片”,說實話,查了半天也沒鬧明白“類型片”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作為一個普通觀衆、而且是珍惜時間的普通觀衆,找這部電影來看,如果不是為了娛樂,就是因為對專業人士的眼光還是有些信賴的,畢竟得了那麼大的大獎,至少不會是個很爛的片子,如果幸運的話,可能還能夠帶來一些新的認識和思考。

剛開始,我也認為裡面的社長一家如此大意、不能夠發現一點破綻不太合乎邏輯。可是再想想,住地下室、甚至住在下水道的人也不是沒有見過,那些住在豪宅裡面的人又怎麼會關心這些呢?也許總有一天,事情确實會發展到這些住在豪宅裡面的人是如此的對底層人士的生活狀态完全漠然不知,以緻一步步将危險引向自身。一份通過欺騙換來的工作,對底層人來說就是你死我活的鬥争,而住在豪宅裡面的人仍然隻會在底層人士主動握自己手時,關心對方是否洗手了。有錢也不能使人善良。這個影片裡面,沒有一個善良的人。底層人的欺騙、貪婪成性,對同樣底層的困難人士缺乏同情,占上風就要騎在别人頭上、占下風就得緻人于死地。富人的自私、空虛、愚蠢也是如此令人惡心。這些都是當今時代道德淪喪的表現,這就是時代的寄生蟲。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緻當今社會這樣的現象、或潛在的發展趨勢,那就值得思考了。

總體而言,題材令人滿意,但是小有失望,不在我十分喜歡的韓國電影範圍之内。論反應社會現實、對社會的進步意義而言,這部比不上《辯護人》,論懸念及情節震撼程度,比不上《殺人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