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去香港的時候,就聽聞《燃燒》在香港已經特别火了,可惜因為有一些片段是限制級的,所以大陸院線沒有上映,朋友告訴我說,如果你還不知道《燃燒》,如果你對韓國演藝界的認知還停留在《來自星星的你》那個偶像劇時代,就真的out了。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李滄東,曾經擔任過韓國文化觀光部長官,拍過幾部口碑非常不錯的片子,而李滄東說,《燃燒》是他花了七八年時間,精心挑選的一本小說來改編的。電影改編自村上春樹的短片小說《燒倉房》,有人說這是第一次看到村上春樹小說改編的電影能如此還原小說氣質,整個片子充滿了濃烈的文學色彩,是一部文學氣質深刻的懸疑片。

觀影後,我用了一個詞來形容這部片子,就是“高級”,不論是從演員的演技,還是導演對鏡頭的掌控力以及整部片子的調性,絕對是大師級的水準。李滄東對氛圍的渲染也非常深刻,特别是女主角在夕陽下半裸跳舞那段,必定成為電影史上的一個經典畫面,整部片子神秘而又緩慢,帶着許多情緒與隐晦,導演用一種獨到、安靜的表達方式讓觀衆産生了強烈的好奇心。

可能很多朋友看完片子後都會有點懵圈,甚至有人告訴我,完全看不懂,其實《燃燒》的基調本身就偏冷峻,也是李滄東一向的風格,片中有許多隐喻,結尾會留白,給了觀衆許多遐想的空間,或許結束後再去翻看一下影評,你會發現,原來這部片子各處都充滿了值得思考的地方。《燃燒》想表達的主題其實是當下韓國青年人的階級層次沖突以及精神饑渴,不管是富二代還是身無分文的失業年輕人,内心都擁有着不同人性的渴望。

一部頂尖的作品,除了編劇與導演的成功以外,演員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看完《燃燒》後,徹底被男主角的演技所折服,這麼年輕的一個演員,為什麼身上卻流露出一副老戲骨的氣質。
在韓國,顔好演技佳,能唱會跳懂禮儀,耍得了萌賣得了腐的流水線藝人太多了,然而劉亞仁就是這些演員中的個例,他總不以取悅觀衆為目标,挑選角色我行我素,完全憑自己感覺。
聽說以前《花樣男子》(就是韓國版的流星花園)劇組曾經邀請過他,衆所周知這部偶像劇無論在哪個國家被翻牌,憑借男主光壞都能妥妥爆紅,然而他果斷拒絕了。對于劉亞仁來說,反派不倫,乖張不羁,遊走于正邪之間的高難度角色才是他的最愛。他說自己不做偶像,隻用演技來定勝負。他被《紐約時報》選為2018年十大最佳表演之一,和朱莉娅·羅伯茨、艾瑪·斯通及伊桑·霍克等人一同被選入,也成為了亞洲唯一上榜的演員。同時,他也是韓國電影界最年輕的影帝。

劉影帝的氣質很複雜,邪魅高級中又帶一些俏皮,有時很有少年感,有時又特别老炮兒。他身邊的朋友都說他是一個“藝術家”,點進了他的INS,圖片不多但信息量略大,藝術,電影,音樂,時尚都有分享。

其實早在劉亞仁以演員的職業出名之前,他就已經着手于自己的藝術家事業了。除去演員身份,劉亞仁還是藝術工作室Studio Concrete的創意總監。他在2014年成立了這個工作室,為有才華的藝術家提供一個自由發揮之地,他說這是他20歲還未成名時的夢想。

Studio Concrete 還經常會和其他的品牌進行各種形式的合作,不僅是作為展示的載體,并且自身也在輸出文化與藝術。像是為大衆所熟知的大概就是與連卡佛推出的合作品牌“1 to 10”系列,從1到10,每個數字和英文單詞代表不同的心情。他會經常出現在自己的工作室,親自為展覽籌備與駐場,可謂是當代最稱職的“斜杠青年”了。

劉亞仁說:
衣冠楚楚很無聊,
我不是一個隻做讓人感到舒服的事的人。
我一直是為了我喜歡的事,
并且為了愛上我喜歡的這些事而努力的活着。
《燃燒》沒有辜負我們對于李滄東導演的期待,關鍵是他選擇的演員也是今年來經受住韓影市場大浪淘沙後留下的演繹派演員,所謂好電影,也不過是大師與演員相互成就的關系。期待李滄東導演繼《燃燒》後能再續輝煌,期待劉亞仁有更多經典的作品。請記得,我們影迷翹首以盼的心會像熊熊烈火一般繼續為你們燃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