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記得你少年時的模樣嗎?


...

隻有那時候的你,可以喜歡一個人好多年,卻不考慮他的家庭環境,不估算他的事業前景,不計較以後的家務分配、收入歸屬,甚至都不介意他是不是也喜歡你。

少年心中有火焰,所有的感情都是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電影《少年的你》用真實的手法講述了一個不那麼真實的故事。這個故事如果抽筋剝皮,就是個最俗套的乖乖女愛上小混混的戲碼。但在豐滿的人物塑造和演員到位演技的共同加持下,誇張的戲劇化情節也變得合理起來,因為沒有規則的世界,看起來就很少年。

...


...

電影的開頭,是一場死亡。

女孩受不了欺淩,在學校跳樓自殺。曾被她當作求救對象的同班同學陳念,在衆多同學的圍觀注視中,去給女孩的屍體蓋上了衣服。

...

于是,她成了下一個被欺淩對象。

陳念在電影中被塑造成一個孤立無援的狀态,她有媽媽,但媽媽在外躲債,也沒有出現其他的親戚鄰居,就像是學校以外的整個世界,就隻她孤身一人。

...

負責調查自殺案的年輕警察,說長成大人像是跳水,水下有尖石、沙礫,但别怕,閉上眼睛跳下去。

我們都是這麼長大。

所以你也這麼長大就好。

陳念不是沒有試過反抗,沒有試過相信大人。隻是孩子的記性太好,而大人不想記住的事卻太多。所以對孩子來說比天還大的事,被大人來來去去打打太極就化解了,敷衍了,他們不在意了,也叫你不在意。你放不下,就是不懂事。

...

給年輕警察打電話說出自殺女孩被欺淩的實情,是陳念做的最後一次嘗試。她應該早想過會有什麼樣的後果,但她決定勇敢一次,相信一次。她是抱着豁出性命的覺悟說了實話,但大人們已經忘記了之前說的“我們會保護你”,隻說,我盡力了,你專心高考吧。然後就把陳念的拼死一搏和女孩的死都一并忘記了。

...

孩子的信任很容易就被摧毀,因為他們的世界簡單。他們和成年人是不同的物種,生存環境不同,思考方式也不同。直到陳念遇到小北,才在孤獨的世界裡找到了同類。

...

電影中出于種種考慮,應該是隐去了一條暗線。片中有個情節是小北帶着另外兩個小混混去找一個小老闆要工錢,但沒有明說他們是什麼行業。在片尾字幕中,出現了一個角色是“裸貸公司老闆”,應該對應的就是這個小老闆。


...

很多電影分析中都提到了,陳念的媽媽應該是借過“裸貸”的,而小北就是負責催債的人。有了這層關系,兩人的相遇以至後面小北對陳念的保護就顯得不那麼突兀了。

...

陳念第一次回家的鏡頭中,回頭看了好久,像是有人跟蹤她,應該就是暗線中向媽媽追讨裸貸債務的小北。

陳念是小北在黑暗中看到的光,而小北是陳念孤身對抗世界的盾牌。

隻有少年和少年,交付信任,彼此看重,從不健忘,才能肩并肩的走在一起,成年人沒有參與的資格。

從一開始的小心試探,到後來的全心信任,陳念和小北手牽着手才學會成長。他們面對世界不再是被動反擊的無奈,而是擁有了主動抗争的勇氣。

...

在小北回家看到蹲在地上衣衫不整,頭發也被剪得亂七八糟的陳念時,他的第一反應是操起家夥要去報複。陳念抱住他的後背,說“那你把他們全殺了”。

...

小北的成長是在這個瞬間。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并不是什麼都能做到。也突然意識到一個人的世界裡,并不是隻有挨了打就打回去的生存法則,還有另一個需要自己陪伴的人。

非黑即白的世界裡湧進了複雜的色彩。

...

他握住陳念的手,轉身抱住她的頭。他站在陳念身後,手握着推子,看着細碎的頭發砸在瘦瘦的肩膀上,心疼的一直哭。可等到陳念的頭發剃完,兩人都平靜下來。小北剃掉自己頭發的時候,眼神堅定,報複洩憤多容易,但他要給的是長久的陪伴。

...

兩個寸頭的少年一起合了影,小北刻意和陳念的身體保持了距離,沒有貼在一起。但在這個畫面裡,他們前所未有的親近。少年的愛意純粹又熾烈,一個相會的眼神就能說明一切。

...

之後陳念失手殺了施暴者,小北為她頂罪。

從這裡開始,情節有點類似東野圭吾的《白夜行》。但即使都是在描述頂罪的情節,所表達的情感也完全不同。白夜行中隻有亮司一人是少年心性,而雪穗從孩童時就已經成長為大人。他們不是平等的相伴,隻是利用和仰望。書中最後一部分,亮司為了保護雪穗死在聖誕節的大街上,而雪穗看着屍體,面無表情的否認了兩人的關系,轉身離去,再沒回頭。

...

陳念和小北則不同,他們始終是在一起的。小北說了“相信我”,陳念就一直相信他。即使被再三逼問,被說自私,被質問“你上天堂,讓别人下地獄”,她也不松口。這世上她相信的就小北一人,小北說讓她先走,她就再聽不進去别人的勸誘。

...

擊垮陳念心理防線的是年輕警察的謊言,“劉北山會被判死刑”。陳念可以承受一切指責、内疚、煎熬,但承受不了失去小北,死亡是最後的底線。

“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後面。”

小北望着陳念向前走的背影,就覺得心安滿足,但身後沒有了小北的陳念,卻一步都不願再向前。

...

在看守所見面的兩人,一句話不說,一邊哭一邊笑。這是陳念成長的瞬間,她不再是無助的,逃避的,她要自己選擇。你以為我隻想保護世界,但我想和你一起走。

...

“小北,我現在覺得特别輕松,就像期末考試最後一門終于考完的感覺。”

“是嗎?你們老師押題押中了嗎?”

“中了。”

“什麼題啊?”

“給二十年後的一封信。”

“你怕嗎?”

“以前怕,現在還是有一點點怕,你呢?”

“以前有一點,但我現在不怕了。”

“如果再來一回,你還會這麼做嗎?”“問你話呢。”

“沒有如果,而且,我不希望有這樣的如果。”

...

陳念和小北坐在不同的車上,細長的光斑不停的閃過他們的眼睛。小北說不怕了的時候看向的是陳念坐的車的方向,滿眼是化不開的溫柔。而在小北作出最後的回答後,陳念也看向了小北的方向,她一開始是疑惑的,後來也笑起來。

陳念問出的是她那“一點點怕”,她怕小北會後悔。

可小北說“我不希望有這樣的如果”,你所經曆的一切,我不需要為了證明什麼再讓你經曆一遍。

...

再往後,他們會長成大人,但心底的柔軟,會被永遠定格在少年的模樣。


...

電影中飾演陳念的周冬雨和飾演小北的易烊千玺都貢獻了不俗的演技,片中有大量的面部特寫鏡頭,兩人的表情變化真摯又豐富。臉上的油光雀斑,粉刺傷疤都不加修飾的展現在鏡頭前,卻隻讓人覺得這是世上最好看的臉,散發着真切動人的光芒。

...

周冬雨的演技自然一直都是毋庸置疑的,同時得益于外型上的極度貼合,陳念這個角色被她塑造得非常好。她不是那種臉譜化的乖乖女,而是一直在不斷掙紮。

她無視了自殺女孩的求助,卻又不忍心看她的身體那樣暴露在衆目睽睽之下。她不敢向警察說出校園欺淩的真相,在街邊看到被群毆的小北時,卻偷偷拿起手機報了警。陳念是一個想保護世界的人,但她一樣會害怕。周冬雨演出了這種脆弱的勇敢。

...

而易烊千玺算是最大的驚喜。少年成名卻沒有什麼作品,在路人眼中一直屬于“流量偶像”的他,這次的表現确實亮眼。如果說在《長安十二時辰》中他飾演的李必隻能說是不拖後腿,《少年的你》中的小北就算得上是可圈可點了。

...

小北這種小混混其實不好演,少一分壞不像,多一分壞流氣。易烊千玺飾演的小北,一開始表現得輕佻不在意,卻漸漸卸下心防。在第一次帶陳念回家的戲中,從慌亂到試探,失望到抵觸,再次用輕浮的态度武裝起自己時,卻被突然戳到痛處。

“跟男朋友吵架了?”

“有男朋友還來我們家啊?”

“你是不是有點喜歡我啊。”

...

“我喜歡你什麼?”

“沒想過喜不喜歡你。”

“不喜歡還跟我回家啊。”

“沒想到你會帶我來這。”

...

“是看我們家破吧?放心,帶你回來不是為了睡你。”

“沒想過幹嘛要說出來?”

“說實話不是真沒想過。”

“你确定你還要繼續說下去嗎?”

...

“我随便聊個天而已嘛。”

“有沒有人教過你怎麼說話?”

...

一連串細微的表情,讓小北内心的敏感孤獨浮現了出來,這些年他如何掙紮生存,如何受人欺辱,都清晰的展現在觀者腦海中。


...

除了兩個主角之外,影片最終能呈現如此真實厚重的色彩,配角的塑造也是功不可沒。

作為陳念最大威脅的施暴者魏萊,不是傳統印象中“胖虎”那樣力量型的,相反她是個“天真的施暴者”。成績優秀,乖巧文靜,但内心一片腐壞。

...

對她來說,人命,尊嚴,情感都是沒有意義的東西,她不理解這些東西的價值,就像幼童殺死螞蟻。她甚至能在做出一切惡行後輕松的和陳念讨論要報哪個大學,認真的祝福對方考出好成績。

...

魏萊向我們展示了少年的另一個極端。如果成長中沒有感受過情感的維系,就會變成冷漠的野獸。魏萊在欺淩同學的時候沒有任何内疚,甚至對由自己一手造成的女孩的自殺都沒有任何觸動。

她缺乏基本的共情能力,隻有在提到父母時會表現出下意識的恐懼。這一點從她父母短暫出現的片段中也可以看出來,她不過是父母炫耀家世的工具。在父親看到她屍體的時候,表現出的隻有失望和不耐煩。而母親則更像是摔壞了家裡最貴重的花瓶一樣,她不心疼花瓶,她隻害怕被責罰。

...

年輕警察鄭易身上糅合了少年和成年的特征,正處在撕裂的蛻變中。

他在開始的自殺案中堅持要查到底,老警察勸他,“如果沒有直接證據,就走不了司法程序,最後隻能交給教育部門去辦”。他不聽,他的熱血讓他隻能看到眼前身為警察的正義感,看不到受害者未來的人生。查到最後,三個施暴者隻是被停學,卻沒有受到任何實質性的約束和懲罰,于是變本加厲的報複陳念。

...

“成長是閉着眼往河裡跳”,這句話說給陳念也說給他自己。等到接手殺人案時,他看到陳念被撕衣剪發的視頻,才終于明白,成年人的責任是要看的更廣,看的更遠。隻依靠熱血行事,既滿足不了自己,也保護不了别人。

...

所以他看似變得不近人情,沒有放陳念和小北一馬,甯願挨處分也要堅持找到真相。因為這次他看到的是兩個少年未來一生的坦然相伴,而不是眼前的互相成全。

...


...

《少年的你》呈現出的是你我都回不去的少年模樣。那些義無反顧,那些意氣風發,那些不可一世,都被留在了過去,都被遺忘了細節。但我們至少可以在面對少年時,少一些傲慢,少一些駕輕就熟,讓他們想象中的成人世界也能有美好的模樣,不至于如此害怕長大。

...

電影最後,長大的陳念成為了一名英文教師,她的學生中也有一個好像正遭受欺淩的女孩。她沒有告訴女孩要反抗要堅強要熬過高考,隻是在放學路上,靜靜的陪在她身邊。

陳念知道隻有陪伴才能讓人生出對抗一切的勇氣。

“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後面。”

...

- This is our end -

另▼

片尾曲《fly》由盧凱彤作詞作曲,她的太太餘靜萍在《少年的你》中擔任攝影指導。片尾字幕中我注意到盧凱彤的名字,是因為它被白線框了起來,而我多年前一度很愛她寫的歌。

她在電影拍攝期間因為情緒病墜樓身亡,這本來跟這篇文章沒什麼關系,但查了一下她當時的情況,生前确實承受了許多來自外界的壓力。我們同情電影中被欺淩的對象,同情一開始自殺的女孩,那麼輪到自己選擇時,即使沒有勇氣和她們站在一起,也請至少不要成為施暴的人。

推薦《安樂》,由盧凱彤和林二汶的組合at17演唱,非常好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