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頁介紹說本片生産國是意大利,但是片中演員說的分明是英語。
Solness(索爾尼斯)是本片中的主人公建築大師,這個單詞可以拆解為前後兩個部分:前半部分sol有太陽之意,後半部分ness指的是伸入到海峽中的陸地,兩個單詞連起來我們就可以聯想到易蔔生的譽号“照亮挪威的太陽”,而這部作品中的太陽,其實也就是易蔔生對他自己的形容。
晚年的易蔔生的心理遭際一如另外一位時代相近的大文豪——lev•托爾斯泰,托爾斯泰年輕時也并非一個十分虔誠的信徒,而散文《忏悔錄》中的托爾斯泰、戲劇《建築師》中的Solness,卻俨然都表現出兩位創作者有回歸宗教本體、且否認藝術的迹象。
對于易蔔生來說,這樣的轉變其實并不難理解,一度十分注重戲劇的社會功能的他廣為人知的中期批判現實主義四部作品(《玩偶之家》、《人名公敵》、《社會支柱》以及《群鬼》)在易蔔生還活着的時候就已經不如像其早期的一些具有神鬼色彩的作品(比如《培爾金特》)那樣受歡迎,這個觀衆審美接受現象使得易蔔生開始重新思考起藝術的“可為”與“不可為”起來。
“凡是批判道德的都沒有收到歡迎……凡是以個人主義主義為樂的卻受到了歡迎……”由此也不難理解廖可兌先生在他那本著名的《西歐戲劇史》教材中對晚年的易蔔生提出了“軟弱”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