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潑?武功?段子手?當這些形容詞跟許仙挂鈎,可真是讓人很感興趣。新故事,新背景,新人物,讓我們從小故事中仔細看看,這個不一樣的許仙到底是個怎樣的形象。當街鬥藥,智取無賴

許仙(于朦胧飾)
臨安,宋代最繁華的都市,沒有之一。在人來人往的集市中央,許仙打出臨安小華佗的稱号和一診一兩銀的高價當街擺攤看診。診金雖貴,可病人卻是絡繹不絕,行人稱之為神醫,想必是醫術高超,名聲在外。
生意如此紅火,自然有人不爽。神農堂的小厮首先來挑事。面對這些蠻不講理的劃地盤的說辭,許仙一眼看破,不卑不亢地回答杏林衆人應各憑本事吃飯。許仙不肯退讓的态度惹怒了對方,那些人說不過,便要打架,不料許仙反應機敏,擒賊先擒王,伸手便制住了領頭之人,靠的卻并非武功,而是把脈。原來那人身患隐疾,許仙一語道破症狀,以性命恐吓,三言兩語便吓住他,反而來向許仙求醫,一場危機就此化解。

許仙(于朦胧飾)
小故事看許仙:
1.年紀輕輕便可以憑醫術當街擺攤問診,高價診金無人指責,不僅因為許仙醫術高明,對待病人也是認真負責。
2.當遭遇惡人為難,沒有退縮,直接出言反擊,并憑借醫術将對方吓住,反成就了自己的生意,可謂聰敏過人,反應機智。
3.身為少年人,敢于自稱臨安小華佗,且面對強霸一方的神農堂,敢于說出各憑本事的話語,可謂自信驕傲,年輕氣盛。
然而作為行醫數年的名醫許仙,如此年輕氣盛,實在頗具疑點。
許仙身為藥堂大夫,為人處世一向都是謙恭有禮,然而在惡霸說明來意之時,并沒有繼續地以好言相勸,反倒瞬間改變态度,以杏林衆人各憑本事吃飯的話,以硬碰硬,成功激怒對方,從鬥嘴變成了動手。

許仙(于朦胧飾)
按理說,許仙屬于藥堂大夫,并非不問世事之人,同行競争,搶占地盤倚勢欺人的事情應該見過不少了,為何許仙會對搶占地盤之事如此敏感?還有,普普通通的文弱大夫竟敢在被威脅打架之時仍然不卑不亢,底氣十足,絲毫不怕挨打,卻不知這底氣究竟是來自于哪裡?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高價診金究竟是用來做什麼?許仙為什麼要冒着風險,惹人注目地以名号來賺錢呢?
以上三個疑點,且聽下回分解,看看到底是編劇的鍋,還是真正的伏筆暗示。
下期預告:師妹來搗亂(幫忙),且看臨安小華佗如何臨場發揮,機智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