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電影之後“國漫崛起”是從哪裡來的了,本人總共隻看過四部國漫,大魚海棠(畫的比講的好),大聖歸來(講的和畫的都挺好),白蛇(講的比畫的好),還有最近上映的黑化哪吒(講的和畫的也都挺好)。

個人感覺是一部高質量動畫電影。首先從畫觀上看,傳統的哪吒:嬰兒肥,紅鬏紅肚兜,眼大且稍微有些上挑,英眉,一白白淨淨胖娃娃,看起來就讓人喜愛,更不用說那多多少少帶着的正英之氣。雖然降生方式有點不走尋常路,但總的來說,算是根正苗紅。托塔天王之子,天生神力,蓮花化身,在加上鋤惡扶弱,剖腹剜腸剔骨救雙親的加分項,基本算是仙班保送生一個。走的是仙童出身,該有的有不該有的沒有,的成仙康莊大道。

...

是他 是他 就是他 我們的英雄 小哪吒~

再看看魔童。烏漆的黑眼圈,一口龇牙,垂眉,敞懷紅褂子,雙手插進褲子兩側,一邪性的傲嬌娃,大眼兒一看,還有股子淡淡的流氓氣息。為啥呢?因為他是魔丸轉世。而在一般主流影視作品中,跟“魔”搭邊兒的,那就先去了半條命。那必然是人人得兒誅之的。這種設定就充滿了沖突感,因為我們總歸是知曉哪吒的最終命運的---位列仙班。但是觀衆喜歡沖突。要是改編成了,魔丸養成,最後殺害天下蒼生,那必定是要被罵狗血臨頭的。再加上現在的人們更喜歡具有一定人性的人物形象,有愛有恨,下得去刀,罵的出口,能表現人性的複雜和些許自私性。因為“大義”雖是主旋律,但是總直抒胸臆般高歌,難免會産生審美疲勞。既然現在有沖突,有疑問,有好奇,那就有了觀看的理由。故事開頭挺好的。

...

邪惡之笑~~~

我們再來看故事主線。哪吒最著名的就是鬧海屠龍,作為正義的化身,抽了惡龍筋,踩了邪龍宮,壓了一種鬼怪。而在電影中,餃子把“龍宮三太子”塑造成了一個帶有悲情和些許理想化主意的美少年。整個龍族被天庭以鎮壓邪魔為由,囚禁在龍宮---也不知道說“為由”兩字是否适當,這也可以是龍族選擇大義的一種體現方式。而熬丙作為靈珠的轉世,則是龍族千百年翻身的機會---脫離妖身,塑造仙位,有了為自家人說話的資格,從而幫助群龍脫離苦海。雖然最後事情敗壞,想要沉了陳唐堰,但最後還是和魔丸哪吒共同抗擊天雷,落了個肉身被毀,家族前景不明的地步。

個人覺得這部電影跟原著相比,最大的亮點就是正邪互換。似乎,紅三代做的壯舉遠沒有一窮兇極惡扶老奶奶過馬路來的耿有震撼感?原來的蓮花童子變魔丸轉世,肆虜百姓龍太子變成善良修仙求道者,石矶娘娘的猥瑣走狗變成元始天尊的微結巴弟子申公豹子精,冷血無情一心正道(在我看來)的托塔天王變成了外冷内熱的好爸爸。一百八十度大變身,讓我覺得挺有新意的,并且沒有大的不和諧感。

而且電影主題脈絡也挺清晰的。雖出身魔族,但有着泥石流般清新屬性,然後伴随着成長道路必備的正邪搖擺,最終結個全家歡樂的happy ending。“我命由我不由天”,我想成為怎樣的人并不由我的出身所決定。感覺這種“離經叛道”的積極向上理念一直受廣大改編者的喜愛,就像大聖歸來“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

改編電影多多少少有點無傷大雅的可愛小bug,個人覺得,就體現在電影描繪的神仙形象。元始還好,雖然隻是個打醬油的,但勝在位高權重,畫的還算英俊。但不是很明白為什麼雷劫要三年之後降下,為什麼要選擇李婧家,為什麼要把魔丸靈丸放在一朵蓮花中存放。難道元始掐指一算,三年之後必有一劫是魔丸轉性的切機?那李婧未免太呆笨,不明白冥冥中自有天意,連揣摩神仙心思的能力都沒有。神仙都沒有立馬摧毀魔丸,還把魔丸靈丸放在一朵蓮花中存放,這要不然就是神安排,要不然就是為了劇情,不過這也算是和原著,哪吒的蓮花化身挨了點兒邊兒。再看太乙,個人真心覺得不太好看,那可是道家大佬啊,頂個啤酒肚,還是個酒瘾怪叔叔,辦錯事兒,不細心,仙術也就一般般,星點兒看不出位列十二仙班的閃光點。更多的傾向于,解釋說明哪吒一身寶貝和本領來源的用處,然後負責搞笑。這是仿西遊記中對天庭,那些上位人的刻意貶低,還是純粹想塑造一個想讓人發笑的大漢形象,還是以上都是我的臆想?

暑期檔的動畫電影總要伴随着歡聲笑語,畢竟學生都放假了,但帶着孩子去看的一定有家長,所以就會布置些老少皆宜的笑點。雖然每個人笑點不一樣,但總體來說整部影片的笑點密實度還算不錯

中國人似乎很喜歡這種“我的命運我主宰”的主題,個人奮鬥起決定性作用。個人感覺挺好的,到現在為止也還沒出現審美疲勞。但是另一方面,我在想其實誕生出來一個大魔王也不錯,人人惡語相對,想要喝我血,吃我肉,要我命,那我就殺他,欺他,辱他,有怨報怨,有德報德,也未曾不是樁逍遙快意之事?雖然這樣的影視作品應該不會在影院上映,畢竟立意還是要積極向上愛國愛民的嘛,照顧下祖國的花花草草。

總結,這部電影值這張電影票,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