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拼多多的一則評論迅速沖上了熱搜:

...

當一個年輕女孩下班猝死的新聞爆出後,拼多多并未第一時間對這個事件本身做出表示,而是痛快甩鍋、闡明立場、啟動危機公關,以及發出這條讓無數打工人心态炸裂的評論。

一些上市公司或是大廠,一邊用自己的光環擊碎高材生的驕傲,一邊配合媒體宣揚“狼性文化”,幫助這些高材生建立“生産線工人”的心理建設。即使完成身份和意識的轉變,最後也不過是淪為萬骨的悲慘。



遊走于社會,不論做什麼職業,為生計拼搏,不存在什麼不堪。

但在健康受到壓迫的同時,人情冷漠、得不到尊重,可能才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就比如電影《寄生蟲》的花園一幕,由于被社長嫌棄味道,基宇父親自卑的神經生生被拽斷,反抗、殺人就在那麼一瞬間。

《寄生蟲》這部電影反映的是另一部分的世态炎涼。

事件發生後,我又重溫了一遍這部電影。

雖說電影講述的故事和這個事件情節并不匹配,但是這部電影将富人、窮人、階級、壓制、反抗···這些客觀存在以及情緒表達得很通透。

寄生蟲本是一種生物,依附于其他生物而存活。

當人如寄生蟲一般生存時,就會對自身和對方造成巨大的傷害。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觸摸過美好事物的人會更向往新的美好,反之,貿然将懷着僥幸心理的窮苦人放置于富人的生活壞境中,他們可能會頓悟,也可能變得更貪婪——《寄生蟲》影評

人性總是經不住試探。

故事聚焦于一棟房子中的兩戶人家,地上,是富人一家;地下,是窮人一家。他們互為鏡像,到最後互相厮殺。

...

基宇偶然一次機會獲得了給富人家的女兒補習功課的機會,從此發現了一條比折披薩盒更賺錢的渠道,在将自己的妹妹介紹進來當藝術老師後,他們越發肆無忌憚,成功擠走管家一家,讓爸爸當了司機,媽媽做了家裡的新保姆。

這下,家裡的所有人都被安排的妥妥當當。

...

從此不會再擔心,下大雨會把家裡淹個水漫金山;找信号還要趴到馬桶上;随處可見的蟑螂;以及永遠暗無天日、惡臭無比的空氣和環境。

他們日常要裝作誰都不認識誰,然而趁着富人一家出門旅遊之際,他們便從各處湧進來,好好“享受”了一把富豪的感覺。

...

天公不作美,一場大雨,讓富人一家不得不放棄旅遊,駕車返家,也是這場大雨,把窮人一家澆了個措手不及、落荒而逃。

誰知,他們卻發現了隐藏在富人一家中的另一戶人家——前管家夫婦。

劇情從這裡變得複雜、極具沖突,兩個寄生家庭發現了對方的秘密後拼命想讓對方消失的樣子,凸顯得戲劇張力十足。

然而這還不是最後的結局。

當富人不仁,窮人不善,注定的宿命悲哀。

...

最後死的死、傷的傷、走的走。

而那豪宅卻依舊還是豪宅,永遠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