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潰打工人心态:底層人民就應該拿命換錢?畸形“奮鬥”的荒誕
昨日,拼多多的一則評論迅速沖上了熱搜:
當一個年輕女孩下班猝死的新聞爆出後,拼多多并未第一時間對這個事件本身做出表示,而是痛快甩鍋、闡明立場、啟動危機公關,以及發出這條讓無數打工人心态炸裂的評論。
一些上市公司或是大廠,一邊用自己的光環擊碎高材生的驕傲,一邊配合媒體宣揚“狼性文化”,幫助這些高材生建立“生産線工人”的心理建設。即使完成身份和意識的轉變,最後也不過是淪為萬骨的悲慘。
遊走于社會,不論做什麼職業,為生計拼搏,不存在什麼不堪。
但在健康受到壓迫的同時,人情冷漠、得不到尊重,可能才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就比如電影《寄生蟲》的花園一幕,由于被社長嫌棄味道,基宇父親自卑的神經生生被拽斷,反抗、殺人就在那麼一瞬間。
《寄生蟲》這部電影反映的是另一部分的世态炎涼。
事件發生後,我又重溫了一遍這部電影。
雖說電影講述的故事和這個事件情節并不匹配,但是這部電影将富人、窮人、階級、壓制、反抗···這些客觀存在以及情緒表達得很通透。
寄生蟲本是一種生物,依附于其他生物而存活。
當人如寄生蟲一般生存時,就會對自身和對方造成巨大的傷害。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觸摸過美好事物的人會更向往新的美好,反之,貿然将懷着僥幸心理的窮苦人放置于富人的生活壞境中,他們可能會頓悟,也可能變得更貪婪——《寄生蟲》影評。
人性總是經不住試探。
故事聚焦于一棟房子中的兩戶人家,地上,是富人一家;地下,是窮人一家。他們互為鏡像,到最後互相厮殺。
基宇偶然一次機會獲得了給富人家的女兒補習功課的機會,從此發現了一條比折披薩盒更賺錢的渠道,在将自己的妹妹介紹進來當藝術老師後,他們越發肆無忌憚,成功擠走管家一家,讓爸爸當了司機,媽媽做了家裡的新保姆。
這下,家裡的所有人都被安排的妥妥當當。
從此不會再擔心,下大雨會把家裡淹個水漫金山;找信号還要趴到馬桶上;随處可見的蟑螂;以及永遠暗無天日、惡臭無比的空氣和環境。
他們日常要裝作誰都不認識誰,然而趁着富人一家出門旅遊之際,他們便從各處湧進來,好好“享受”了一把富豪的感覺。
天公不作美,一場大雨,讓富人一家不得不放棄旅遊,駕車返家,也是這場大雨,把窮人一家澆了個措手不及、落荒而逃。
誰知,他們卻發現了隐藏在富人一家中的另一戶人家——前管家夫婦。
劇情從這裡變得複雜、極具沖突,兩個寄生家庭發現了對方的秘密後拼命想讓對方消失的樣子,凸顯得戲劇張力十足。
然而這還不是最後的結局。
當富人不仁,窮人不善,注定的宿命悲哀。
最後死的死、傷的傷、走的走。
而那豪宅卻依舊還是豪宅,永遠屹立不倒。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最難過的不是當一名社畜,而是不知不覺長成了“讨好型人格”的社畜。人前嘻嘻哈哈,回家躲在被窩裡委屈,明知自己如此,也看了許多書去自我糾正,卻還無法徹底擺脫“讨好型人格”。沒有時間找心理醫生治療,沒有足夠的勇氣裸辭,放一個大假去旅遊。如 ...
現如今的動漫,早已不是簡單的劇情+劇中千人一臉的狀态了。在保證視覺效果的基礎上,現在的動漫将漫畫裡的平面人物抽離出來,利用建模增加了非常多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這就顯得這個人物更加立體、生動,觀劇體驗感也變得真實和強烈。而在劇情上, ...
“當你望着深淵時,深淵也在凝望着你。”——當人對世界充滿恐懼時,是否還會有底線。哥譚市,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不得不說,哪怕是小醜這樣的傑出反派,也需感歎一下他的高智商和對人性精準的把控。如果說《蝙蝠俠:黑暗騎士》裡全員異類,那麼蝙 ...
今天講的是一個“老公沉迷網絡無法自拔,出軌對象是同性的兒時好友”的故事,故事來自最新一季的黑鏡。不論是哪一季的黑鏡都會給人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的遐想空間。雖然是分成不同的季度,但是每一集都是獨立存在的,沒有連貫性,看一集就等于完結了一 ...
太多經典電影洗滌靈魂,而依附于大衆口味的電影不一定适合自己,聽着身邊人和我安利某一部電影的種種精彩之處,得不到共鳴,入不了戲中。花費了很多時間,卻看了一個寂寞。如果你感覺現在的電影無聊、商業化,不如翻一些小衆電影來看,尋找契合自己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