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含劇透,小心點開

     《控方證人》是1957年的美國電影,改編自推理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小說,由比利·懷特導演。電影劇情非常精彩,節奏緊湊,并結合了極富喜劇效果的表達形式,很值得一看。

      作為懸疑題材和法律題材的電影來說,這部電影是很成功的。很多人都津津樂道于其中案件的反轉再反轉,其猜不到的結局帶給人極大的沖擊力以及恍然大悟的滿足感。但是,除了電影結局的反轉之外,我更想聊聊的是主角律師韋菲爵士的性格特征和其處事風格。


...

韋菲爵士

       先介紹一下本片劇情。知名律師韋菲爵士因為身體原因需要靜養,護士要求他嚴格遵守良好的生活作息并禁止他抽煙。在他剛剛回家休養時,律師梅林帶着一件頗有意思的殺人案找到了韋菲爵士,這件案子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有意思的是,最初韋菲爵士拒絕再接耗人心力的刑事案件,但他卻為了來客西服口袋中的雪茄而選擇聽梅林和當事人的講述。當事人沃爾被指控殺了他新結識的富婆,沃爾堅稱自己無罪,請求韋菲爵士為他辯護。

       沃爾聲稱,他與富婆的相識是意外的,由于他給富婆推薦了帽子,而富婆又對他發明的打蛋器多加稱贊,因此二人熟識,他們經常在富婆的家裡見面,但他并不知道富婆對他懷有愛意,還修改遺囑将8萬英鎊贈送給他。況且,富婆死的那天晚上,他雖然和富婆見了面,卻在富婆的死亡時間段前回到了家,而他手腕的傷口是切面包時不小心割到的。盡管沃爾叙述的一切隻有他的妻子克裡斯汀作證,但韋菲爵士憑着自己特有的眼鏡片測試(利用眼鏡的反光照射對方的眼睛,并進行快速尖銳提問)認可了沃爾的無辜,且對這難度極大的辯護案件産生了興趣,答應為他辯護。

       根據沃爾的叙述,他的妻子克裡斯汀非常愛他,但在沃爾與克裡斯汀的接觸中,卻發現克裡斯汀表現得極為冷漠、鎮靜,并不像在為了深陷謀殺案的丈夫而擔憂。在第一次的庭審中,克裡斯汀也做出了讓人驚訝的發言,她作證沃爾撒謊,沃爾并不是在富婆死亡時間段之前回到家的,而是在死亡時間内到家的,身上帶有血迹,向她親口承認自己殺了富婆。克裡斯汀談及自己在沃爾之前已經有一個丈夫,而她隻是為了想在英國穩定生活才和沃爾結婚的。這一舉證讓旁聽的衆人紛紛讨論起來。在第一次庭審中,盡管韋菲爵士以極其專業和高端的技巧反駁了很多次對方律師,但警察、富婆仆人以及克裡斯汀的證詞都對沃爾極其不利。


...

富婆的仆人

       就在所有的證據都對沃爾不利的時候,韋菲爵士收到了一個女人的電話,那個女人聲稱她有克裡斯汀與情人的信件,這些信件中提及了克裡斯汀為了擺脫沃爾,和情人遠走高飛而做假證。韋菲爵士購買了女人提供的信件,并利用這些信件設計了一個圈套,在最後的庭審上證明克裡斯汀是個撒謊成性的女人,并讓沃爾獲得了清白。

       如果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顯然不夠精彩,盡管電影裡的韋菲爵士邏輯性極強的辯論讓人享受,但這結局依然算得上是平庸,于是有了第一層反轉。沃爾當庭釋放,克裡斯汀與其上去擁抱、慶祝。一個深愛丈夫的妻子的證詞顯然不能作為丈夫無罪的證據,但一個滿口謊話指認丈夫殺人的妻子反而能夠證明其丈夫的無罪。因此,克裡斯汀演了一場戲,她首先聲明自己不愛沃爾,并指認沃爾殺人,然後變裝将自己事先準備好的假信件交給韋菲爵士,讓韋菲爵士揭開她這個“虛僞”的女人真實面目,從而讓陪審團認為沃爾無罪,這一出好戲十分成功,韋菲爵士成為了他們最大的武器。那麼,韋菲爵士敗了嗎?故事結束了嗎?


...

克裡斯汀

       當然沒有,就在克裡斯汀以為自己是最後赢家的時候,另外一個女人出現了,這個女人曾和沃爾一起去旅行社問過豪華旅遊套餐,這也曾是對沃爾不利的證據,但沃爾解釋隻是因為虛榮心,而不是因為他提前知曉自己将有8萬英鎊的遺産。韋菲爵士信了、陪審團信了,克裡斯汀也信了。然而,這的确是假的。沃爾即将揣着8萬英鎊和這個女人享受豪華旅遊套餐,而克裡斯汀卻因為當庭做假證進監獄呆上幾年。深愛沃爾的克裡斯汀當場崩潰,女人和沃爾得意洋洋,韋菲爵士在旁觀望。那麼,克裡斯汀敗了嗎?


...

被背叛的克裡斯汀

       令人巧妙的情節設定便在于此,克裡斯汀一刀捅死了沃爾,就在剛剛結束庭審的法庭上。有趣的是,這把刀是男主聲稱割破他手腕的面包刀,而克裡斯汀注意到這把刀是因為韋菲爵士用眼鏡片将光反射到了這把刀上。最終,沃爾被捅死,克裡斯汀被逮捕,而韋菲爵士,他即将為被逮捕的克裡斯汀做辯護,因為她不是殺人,她是在“審判”。


...

反光

      說到這兒,大家應該可以看出電影結尾高潮的密集度,看的時候我真的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動。作為一部懸疑片來看,這電影的的确确是吊足了我的胃口,它帶給我的激動和興奮足足持續了幾個小時。但是,當我冷靜下來的時候,我發現在我腦海中一直回想的并不是這部電影結局的三重反轉,而是韋菲爵士最後的那些話,即他認為克裡斯汀是在審判,而他會為她做辯護。

       為何?

      作為一個即将退休的知名律師,他其實是打赢了能稱為他職業生涯中最後一起的刑事官司,而且是赢得相當漂亮。倘若他不去為克裡斯汀辯護,那麼沃爾的這個案子難以翻案,并且他也能夠帶着所有的榮譽隐退,去郊區的别墅好好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但他卻沒有這樣做。在我的理解中,從他用眼鏡片反光到刀片上,到他決定為克裡斯汀辯護,這兩個選擇都是因為他是一個真正維護正義的人,且他是一個願意為了正義而放棄其他的東西的人。

       回想整個電影,會發現,在一開始,韋菲爵士會接這個案子也是為了正義。他對沃爾進行了測謊,認為沃爾無辜但難以脫罪,于是他選擇了為沃爾辯護。在案子執行期間,他會因為案子進展過于順利而懷疑自己的判斷,這份懷疑讓他心生警惕。最後,他為了克裡斯汀辯護,盡管克裡斯汀并不是真正的無罪,但某種意義上來說,她也算是一個受害者。可以說,從頭到尾,韋菲爵士都是一個極富正義感且聰明的律師。他的聰明并不隻是指他有着出色且專業的辯論技巧,而是他永遠持有着“懷疑”的精神,且他勇于推翻自己的判斷,承認錯誤且做出補救。

        也許有人不能夠理解韋菲爵士這些做法的可貴之處,我想,大抵是還未認識到人性中真正惡的那一面。我們是普通人時,尚且有時候為了所謂的面子、虛榮心、恐懼、僥幸等去辯解我們的錯誤,不去改正,反而拼命找出證據證明自己“無錯”。而身為一個知名的律師,在一場人命官司中為殺人犯成功做了辯護,這是一個巨大的錯誤。他可能會受到攻擊,會名譽受損,平靜的生活會毀于一旦。況且,這個案件證據不足,當事人死亡,隻要韋菲爵士不站出來,這個案子便很難翻案,也就是說,他也許不用費太大力氣就可以掩蓋掉他錯誤的證據。但他沒有,這便是極大的勇氣。

        因此,這部電影帶給我的并不僅僅是一部極好的懸疑片帶來的那種滿足感和刺激感,而是一種強烈的自我反省需求和自我道德約束。在未來,我也希望我能夠直面自己的錯誤,選擇承認并補救,而不是逃避并深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