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要遭殃了。

在感恩節前夕,他因為成為了一起校園惡作劇的目擊證人,而面臨着一個電車難題。

要麼指認出搞惡作劇的那幾個同學,獲得通往哈佛大學的直達門票;

要麼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說出來,惹上被處分甚至退學的危險。

...

換成是你,你會怎麼做?

回答問題之前,不妨先跟着查理踏上一段紐約之旅。

由于家境貧寒,查理要在感恩節找一份兼職,其他同學多姿多彩的節日項目和他形成了鮮明對比。

...

雖然同學邀請他去,但看了看錢包,他不得不含淚婉拒。

更何況,為了聖誕節能有錢買機票回家,他得找份工作賺錢才行。

...

來到工作地點,等待他的,是曾經叱咤風雲的二代教父的演員阿爾·帕西諾飾演的弗蘭克·斯萊德中校。

一位性格古怪暴躁,雙目失明的退役軍人。

...

查理本以為隻是簡單地照顧下行動不便的老人,哪知這位弗蘭克中校不僅難相處,而且硬是把他拉到了紐約。

性格内向又缺乏主見的他,隻能是一直被驕橫霸道的弗蘭克中校牽着鼻子走。

唯一有趣的地方是,中校原來是個“老司機”,時不時會一本正經地給你講點帶顔色的笑話。

其功力絲毫不比費玉清遜色。

...

...

無奈的查理隻好在這個感恩節陪着中校吃晚飯,一起去見中校的哥哥,去到一家高級餐廳撩妹,見證電影史上最偉大的探戈舞步。

...

旅途中,查理和中校的情誼在不知不覺中加深。

查理告知中校自己遇到的電車難題,兩人還弄來了一輛法拉利,忘形狂奔。

難得能經曆如此瘋狂的查理逐漸意識到,看起來誰都不怕,很會享受生活的中校,内心其實充滿着痛苦。

其紐約之行的真正目的是,帶着最後的榮耀和美麗回憶,終結自己的生命。

...

這便是1992年電影《聞香識女人》的故事。

劇情算得上是十分抓人的,第一幕到第二幕發展,兩個重要的懸念都鋪了出來。

一個是查理的電車難題,他會如何選擇;

另一個是中校的自殺行動,他能否“如願以償”。

不過導演馬丁·布萊斯特并沒有用天花亂墜的叙事手法來吊足觀衆胃口,隻是選擇了流水線的白描叙事,導緻影片需要觀衆更主動地投入進去才行。

甚至還有觀衆因此質疑他的導演功力,似乎如此精彩的故事,用最常規的手法是有些浪費了。

...

還好,阿爾·帕西諾的加盟令到這杯普普通通的咖啡蓬荜生輝。

正因為鏡頭語言,叙事手法等各方面都平淡無奇,才令到阿爾·帕西諾的表演更為突出。

他在自負的天性之中流露出因殘障帶來的自卑,嗆着流氓一樣的台詞卻不失優雅男士的風度,飽經滄桑的容顔能夠綻放出童稚般的笑容。

充滿力道的表演,促使他在2次提名最佳男配,4次提名影帝之後,終于拿下了一座奧斯卡小金人。

...

如果你對《聞香識女人》的劇情不感興趣,那欣賞阿爾·帕西諾的個人演出,至少也是一件十分帶感的事。

他真的賦予了角色靈魂,這使得角色的情感和行為動機令人信服。

中校是全片的靈魂角色。之所以說他比查理重要,是因為他身上擁有着更加強烈的反抗特質。

反抗世俗,反抗虛僞,反抗陰惡。

這是電影想要表達的一個主題。

...

看着阿爾·帕西諾淩厲的表演,觀衆會被調動起那種反抗的熱情。

中校展示着作為一個男人的風範,他為自己設計了一場灑脫的告别之旅。

在告别之前,他想要把人世間最美好的事物,統統享受一遍。

一開始,他那種潇灑走一回的人生态度就很讓人欣賞和佩服。

在無趣現實中打轉的觀衆,會被他的激情所感染,猛然體會到人生的激情與樂趣。

“記住,有疑問的時候,就去交配。”

這句台詞沖破了第四面牆,沁入心脾,難道你不想也這麼去做嗎。

...

縱情享樂一番之後,中校并沒有特别盡興,反倒是一臉失落。

原因很簡單。

那是因為他打從心底裡不想真的告别。

在探望哥哥的那場戲,他說明年吃火雞大餐,也許不是随口說說的玩笑。他确實想要明年再來,隻是一時之間找不到活到明年的理由罷了。

...

他的紐約之旅,實際上就是為了找到一個理由,繼續生活下去的理由。

這個理由,不是美食,不是美女,不是法拉利,也不是親人。

而是查理。

...

中校窮盡一生去反抗世界,他的人生信條就是要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隻是,一場意外令他失去了應有的社會價值。

他隻能垂死掙紮,誓死頑抗。

縱然不能改變世界,世界也休想能改變自己。

所以,他必須要做一個與社會格格不入的怪人。

...

查理雖然性格與他大相徑庭,但卻是和他一樣,是一個身處在世俗之外的人。

他們有時候可以打破規則,就是偏偏不能違背自己的原則。

中校對查理的看法存在轉變,開頭他聽說惡作劇事件的時候,隻覺得一窮二白的查理是想結交富二代朋友而已。

經過時間的考驗,他才确認了查理确實是一個正直勇敢的人,有那麼點他曾經的影子。

...

希望,是一樣比香車美女更加誘人的東西。

中校因失明而看不到勝利的希望,本來就令他失望的世界,變得絕望。

當發現世界還有查理這麼一個同路人,對于活在黑暗中的中校來說,簡直是猶如黎明忽然閃現。

他自己已經無法取勝,查理卻還有可能。

最後的高潮戲回到學校,正好是一個代表希望的地方。

...

在這裡,中校找回了自己存在的價值。

他要守護尚未被塵世污染的靈魂,把他的信條,他的憤怒,傳遞給查理和台下的學生。

他可以讓更多人繼承他的意志,繼續去反抗。

一直反抗下去,總會有一天,正直和勇氣将擊敗虛僞和陰惡,成為世界的主宰。

于是他更加要活下去,看着希望從零星的火苗,燃燒成熊熊烈火,綿綿不絕,永無止境。

...

這裡不得不再吹一波阿爾·帕西諾的表演。

導演放棄了使用任何配樂和煽情手法,直接把舞台交給了阿爾·帕西諾。

觀衆也才領略到,原來真的單靠演技就可以把一部電影的情緒推到最高峰。

...

在中校慷慨激昂,大快人心的演說後,查理的電車難題得到了解決。

不過還是有人喜歡單獨拿這個問題出來讨論,查理該不該告密?

不考慮中校的影響,本來查理和那幾個始作俑者并不怎麼熟悉,而且确實那幾個人所做的事并不光彩,沒什麼好保密的。

...

本應是沒什麼好争議的,按照常理來說,查理作為目擊證人就應該揭發真相。

但其實這個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查理,而是在于校長。

校長采用了威逼利誘的方式,來讓查理就範,這種世俗的做法,是必須反抗的。

否則,良知将被玷污,正義将被擊退。

...

查理并沒有反抗的意志,他隻是按自己的本能去做。

入世未深的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反抗。

中校和他的相遇,就像是火柴遇見了擦火皮,一個不知道要如何燃燒,一個是想要燃燒卻無能為力。

隻有相互實現救贖,雙方才能點燃希望,照亮被黑暗籠罩的世界。

...

也許你尚未懂得反抗;

也許你已經失去了反抗的動力;

對于查理的電車難題,你會選擇賣友求榮,利益至上。

但經曆過了《聞香識女人》的157分鐘,你必定會感受到一種從良知迸發出來的力量。

一種促使你去選擇犧牲自己,堅守原則的力量。

哪怕你沒有立馬去反抗,你的人生也将找回或多或少的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