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公衆号:火車在春天停了一個小時

  那是一個美麗的下午  夕陽西下晚  日暮晚霞歸  因疫情緣由心情出現一點煩躁  于是我打開電腦想起很久之前就想欣賞的一部電影,它就是由彼得·法拉利導演的電影《綠皮書》。我起先是被它文藝的海報所吸引,後來深入了解其故事之後,我感受到了簡單中的不平凡,感受到了渺小衆生在巨大洪流裡的平靜掙紮。

  首先我想以個人視角概括一下影片的内容,故事開始在1962年,那個時候的美國南部存在非常嚴重的種族隔離和歧視。有一個頂級的黑人鋼琴演奏家唐納德,需要找到一個靠譜的司機負責他南方巡演的接待工作,而白人托尼成功了獲得了這個工作,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種族主義者。他們從互相排斥到後來互訴衷腸成為了好友。影片前幾分鐘通過“帽子”“打人”等幾個細節把白人托尼的市井小聰明和人物個性緊緊勾勒,而黑人音樂家唐的音樂/心理/禮儀三重博士身份,讓他的舉手投足和常見的rap節奏不離口的黑人兄弟區隔開。落魄的意大利白人托尼為了生計不得不接受高額的黑人司機工作,但即使受雇于人,他也仍然執着于“我是白人”的優越感。

  我認為勇氣和救贖是整部影片的主題。白人生活圈裡,舞台上的唐是受人尊敬高高在上的殿堂級音樂家。而走下舞台的他,隻是是白人口中的黑鬼,連去洗手間的資格都沒有。他不被白人社會認同,不被黑人群體接納。他隻身一人站在兩個社會的交界處,孤獨地讓人心疼。在托尼說他明明是住在城堡裡的時候,唐終于喊出了自己痛苦的獨白“所以如果我不夠黑,也不夠白,我甚至不夠男人,告訴我托尼 ,我是誰?“我是住在城堡裡沒錯,可我是孤身一人。”明明可以去打破黑白的界限,但他卻連和家人聯系的勇氣都沒有,在唐的身上我看到矛盾又複雜的痛苦與悲傷。他永遠用禮貌、高雅的微笑去面對舞台上的榮光,去解決生活中的不公待遇,可是他早已在屈辱的生活中變得呆闆僵硬。“世界上有太多孤獨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拖尼說得對。所以唐明知道當時的美國南部對黑人的種族歧視很嚴重,越往南越嚴重,可是他還是選擇要去南部巡演,去經曆去突破自己的舒适區,用自己的行動去感化去捍衛大衆的認知。他說:“因為光靠天賦是不夠的 改變大衆的想法需要勇氣。”唐正是因為懷揣這樣的勇氣,才有了拿着綠皮書,用音樂來改變人們對黑人的認知。我們都說人性永遠是醜惡居多,但是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要對小角落裡的一點點美好保留善意。後來,唐獲得了勇氣,也學會和自己和解,學會了和這個世界和解。為一個從事高雅藝術的音樂家,他學會了放下姿态,大肆啃着炸雞并将雞骨頭扔在窗戶外。作為一個黑人,他學會擁抱自己的同胞,在黑人酒吧大肆享受音樂的樂趣與快樂。而作為一個最基本的人,他學會捍衛自己的權益,會在對方不允許自己在餐廳内吃飯時,直接取消演出。而白人托尼呢,他脾氣暴躁卻在唐的陪伴中,默默學會了控制脾氣,也收斂了自己的黑人偏見。後來他從原本的厭惡變成了學會用優美的辭藻給妻子寫信,在唐遇難的時候出手相助。

  最後我想說,這部電影帶給我的是兩個人性的相互救贖,也是平等與自尊的向往。我們要救贖的不僅僅是那些深色皮膚的外表,更多的是處在黑暗當中的靈魂。在越來越美好的人類世界裡,我們應該給黑人族群以勇氣,而不應該以我們的偏見成為他們逃避的傷口。世界那麼大,我們要心存愛與包容。還有我想把影片裡的經典台詞送給大家。1.不管你做什麼,都要做到極緻.上班就認真工作,笑就盡情大笑。2.暴力永遠無法取勝,因為自尊總能讓你占理。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