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片《何以為家》開頭,便是法庭場景。

原告是一名12歲的小男孩,名喚贊恩。被告是他的父母。

站在原告席,贊恩說,“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

初聽這句話,有些訝異,到底是何原因?随着電影情節漸次鋪展開來,我才慢慢理清,也對片名“何以為家”有所理解。

影片中,贊恩與他的父母、兄弟姐妹為了躲避叙利亞戰争,非法生活在黎巴嫩的貧民窟。贊恩的家庭一貧如洗,一家人擠住在一處逼仄而髒亂的出租屋裡。

影片開始,就是贊恩在小賣部裡扛貨送貨的畫面。他拖着比自己重好幾倍的煤氣罐,熟練地上門給客人安裝。小賣部工作之餘,他還要和妹妹一起去賣果汁,幫助媽媽去藥店騙取處方藥“曲馬多”,再勾兌倒賣。

12歲,贊恩早就有了與其年齡不相符的成熟。發現妹妹例假初潮,幫助妹妹清洗血漬,買衛生巾,并叮囑妹妹不能讓爸媽發現。他憎恨父母“賣女求安”的苟且,想以己之力護妹妹周全。

然而,父母還是在他面前強行将妹妹送給房東兒子作為童養媳。贊恩帶着憤恨,離家出走。

離開家,贊恩到處找工作,卻處處碰壁。後來,遇到了女清潔工哈瑞。哈瑞和贊恩一樣,沒有身份認證,是“黑戶”,為了生存她從證販子那裡買來别人的身份證。哈瑞收留了贊恩,贊恩替她照顧她的嬰孩約納斯。

面對哈瑞對約納斯的疼愛,贊恩常常躺在床上默默流淚。他那麼辛苦工作,父母對他卻是非打即罵。他從來也沒有從自己父母那裡得到過愛或關照,為什麼不同的父母間有如此大的差距?

好景不長,哈瑞因無證被逮捕,杳無音訊。贊恩帶着約納斯到處找她,無果。贊恩又一次失去了依靠,他對着約納斯說“原來,你的父母比我的父母更壞”。

贊恩并沒有抛棄約納斯,他帶着約納斯四處尋找活路,掙錢給他買牛奶。他極盡心力想保護好約納斯。然而,現實并不寬容,也再沒有好心人來解救他。他失望地發現原來自己根本沒有能力保護别人。将約納斯交給證販子後,在理發廳裡,對着鏡子,贊恩淚如雨下。

無奈歸家,贊恩發現妹妹在出嫁後,懷孕三月,大出血已經不治身亡。他聲訴着自己的父母,拿起刀,便奪門而出。贊恩因此捅傷房東的兒子,并被捕入獄。

在獄中,贊恩控告了自己的父母。面對法官,他大聲控訴:

“我希望大人聽我說,我希望無力扶養孩子的人别在生了!”

“我隻記得暴力、侮辱、毆打、鍊子、管子、皮帶。”

“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錢。”

……

贊恩的父母,面對生活的拮據,隻知不停地生孩子。他們固執地認為“孩子是生活的脊梁骨”,卻看不見每個孩子一生下來就要和贊恩一樣在生活夾縫受盡淩辱。

孩子,意味着責任。當然,尚未為人母,我并不懂得這份責任的份量,也不知生養孩子的艱辛。然而,孩子對于是否來到世上,并無選擇權,他們生而無知,生而無辜。

就像《家有兒女》中的劉星所說“誰讓你生我了?經過我同意了嗎?”

隻能說,若無能力生養,先“獨善其身”吧。

...







(我是藍瀾Queen餘芳芳,專注中學化學教育,我(598号)正在參加日記星球第31期蛻變之旅,這是我的第161篇日更原創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