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我的姐姐》

        從《我叫李煥英》到《我的姐姐》,感覺現在的電影對于親情的探讨,越來越具象化了,角度也更多了,是好事。

      作為一個姐姐,在看《我的姐姐》時,隻落了一次淚。倒不是電影的不夠感人,是我沒有把自己代入角色,也可能是陪我看的是個小妹妹,我沒有太好意思哭吧。其實,還挺喜歡這個電影的,覺得這個電影還是很寫實的,沒有用力煽情,強行制造淚點,感覺就是想好好地講好一個故事。

        雖然在弟弟表達“我隻有你了”時,似乎也能感覺到是在塑造一個淚點,但是相比于《你好,李煥英》裡面媽媽跑過去接住女兒的那句“我寶”,還是顯得自然很多。

      這樣自然的,好好講故事,就看觀衆看的時候,有沒有把自己代入了。代入了,隻要找到一個共鳴點,就可以淚流滿面;沒有代入,也會在細節裡,感受到主角的困境,會想要看到困境的解開,卻也能預料到這個困境無解。

      真的很奇怪,明明就是一個跟着主角左右為難,看了開頭也能知道結尾應該是開放式結局的劇,就是會覺得很好看,沒有失望,沒有覺得爛尾,反而覺得理應如此,如此就是最好的結局了。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越是長大就越感覺到世事的艱難和無奈。很多時候,我們都像電影裡的姐姐一樣,明明知道“我們終其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但是真的要一腔孤勇不回頭地走下去,也真的好難呀。

        我想要成為的那個“主觀想象”的我,和大家期待的“客觀完美”的我,難道不都是真正的我嗎?我想要仗劍走天涯,心懷詩和遠方,我也想有所建樹,讓家人為我驕傲,這些都是真正的我,但是也真的很難兩全。也許,想擺脫别人的期待,成為真正的自己,難的不是擺脫别人的期待,而是能否笃定什麼樣的是真正的自己吧。

        貌似,我想到的角度有點太偏了,最後,再從“姐弟”這個角度,說一點自己小小的感受吧。“你是姐姐,姐姐就應該讓着弟弟。”這句從小聽到大的話,在電影裡被無限放大了。家長覺得理所應當的一句話,在大多數姐姐的心裡都是很容易讓自己感到委屈一句話吧。如果這句話,再添上“重男輕女”的色彩,那滋味就更酸爽了。

        但是血脈親情也真的是個很奇怪的東西,“弟弟”大部分時候,就是一個讓姐姐又愛又恨的存在。我可以說我弟弟的各種不好,但是别人不能說;弟弟不懂事的時候,也想打他一頓,但如果有人敢在我面前動他,又恨不得去找那個人拼命;甚至在爸媽分開以後,很長一段時間都一直在想,其實自己和弟弟才是世界上最親的人。

        小時候,有一段時間,要和弟弟一起上學、放學,回家還要安排他洗澡,做作業啥的。有時也會覺得要帶他玩,還要保護他不讓别人欺負,這跟屁蟲真麻煩,帶着他真累呀。但是他也會陪着我去學校投籃玩,總是憨憨地去問媽媽要錢,然後去買零食分給我吃,這種時候又會覺得,有個弟弟一起長大也挺好的。特别是當他笑開了一張臉,奶聲奶氣地在我身後叫:“姐姐”,就會深刻地感受到人類幼崽的殺傷力。算了,算了,那些不開心就都讓它過去吧,誰讓咱是姐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