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個晦澀而又神秘的詞,它既沒有具體的形态,也沒有追溯的根源,讓人捉摸不透,但它又是确确實實存在的。

“如果時間有盡頭,我便在那等你。”這是我今年聽過最深情的話。

故事裡的“我”也曾經對女友也說過相似的話,“我在時間盡頭等你,這大概是我此生說過最動人的情話,但我一點印象也沒有了。”

2020年的七夕節,改編自鄭執的同名小說《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在院線上映,李鴻其,李一桐分别擔任男女主角,一部穿梭于時空裡,追尋愛情的故事就此展開,男主在時間與空間的錯位中守護着對方。

今天,水杯不談電影,完全基于原著小說出發,解析有别于電影,獨屬于文字的魅力。

...

不同的人眼裡,愛情有不同的模樣

本心就想寫點輕盈的、微巧的、不闆臉的,權當給自己開回小差,伺機反抗文字與野心的無形壓迫。

這是作者鄭執寫這本愛情短片小集的初心,在故事的序言就有所提及。

他寫下的愛情,既沒有過分感,也沒有誇張性,但一定有獨屬于它的神奇之處。

十二個故事揭露了他心中對愛情的十二種可能,其中《我在時間盡頭等你》 《被我弄丢兩次的王斤斤》 《消失的海灣》 《失戀者物語》,這是12個故事中,鄭執最愛的四篇,分别代表着愛情所要攻克的幾大難題,時間、現實、距離、物質。

所有好的作品,都是作者與讀者共同創造的,因為彼此沒有索取,也沒有強塞,我寫了我,你看到你。每一位讀者對每個故事都有自己的解讀,這就是我最大的榮幸。

就像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種人有一千種愛情。作者在書中寫到“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擁有什麼樣的愛情。”

...

以第一人稱叙述“我”的三生三世

《我在時間盡頭等你》講述了高中生林格與秋倩相互喜歡對方,但卻因為一場打架導緻兩人的悲劇,林格不斷的通過穿越時間回到當初打架的時刻,希望能彌補自己的錯誤,但卻無能為力。

故事以第一人稱“我”為叙述者,“我”見證了兩人相愛和分開,最後在為老闆講述了這個悲傷的愛情故事時,與老闆在探讨兩人分開的主要原因中,發現老闆就是林格,林格出了車禍,他不斷地穿越時空,一次又一次的玩弄時間,最後導緻他失去時間。

最後再也沒有出現在我的面前。

直到故事最後,水杯忽然感覺故事裡的“我”、老闆、林格,似乎是同一個人,隻是錯落在不同時間和空間罷了。

結尾處,“我”和女友的對話,出現了點 歐·亨利式結尾的韻味。(水杯自我感覺,不對勿噴。)

...

抛開光影,展現獨屬于文字的魅力

電影是通過催淚的畫面和時空變換的場景,觸發觀衆們的情緒,而文字不行,所以,不是“寫什麼”,而是“怎麼寫”。

同樣是寫愛情,不同的人寫出的愛情,就有着不同的味道。

王小波在《愛你就像愛生命》裡寫道:我把我整個靈魂都給你,連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氣,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種壞毛病。它真讨厭,隻有一點好,愛你。

三毛也曾說過:愛情不是必需,少了它心中也荒涼。

饒雪漫的《左耳》也寫到:愛對了是愛情,愛錯了是青春。

鄭執寫愛情——他們總是處心積慮的想要改變對方,因為這件事比改變世界要容易太多。

作為文章的結尾,感覺給故事做了個升華。林格反反複複的回到過去改變結局,想憑一己之力得到一個美滿的結局。

但其實就像林格想要改變結局一樣,改變對方很難,倒不如學會改變自己的心态,學會接納對方的不完美。

...

總結

愛情和數字的關系,就好像49+51=100,也許他會多愛你那麼一點點,也許又好像少愛那麼一點點,不管怎麼樣,兩個人在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數字。

鄭執擔任《我在時間盡頭等你》的編劇,在電影膠卷裡他把沒有講完的故事講完了,從文字到光影,對愛情的癡迷貫穿始終。

因為愛,相信愛,林格才會以時間為代價,不顧後果的追尋愛。

每一個相信愛情的人,都應該看一下《我在時間盡頭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