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就像一道光,照亮今年黑暗的暑期檔。

影片将這個傳統神話IP在原有的故事框架下進行重新解構,融入現代的文化觀念,講述一個少年成長的故事。

傳統神話故事裡的哪吒與父母之間并無太多親情的體現,很大程度上兩者是處于對立層面。這一點在哪吒與父親李靖的關系中可以看出。

李靖是父權和封建倫理的化身,對哪吒是處在一種壓迫和抹殺的狀态,而哪吒的割肉還母剔骨還父更像是一種互不拖欠的交易行為。這也将哪吒的個人主義和悲劇色彩推向極緻。

...

《哪吒之魔童降世》将父權巧妙的轉化為了父愛,在影片前期李靖的人物形象還是帶有較多的父權強勢色彩,經過鋪墊,影片後期通過兩張符紙以命換命的形式順利的将李靖父親的形象轉變成功。這種層層鋪墊,欲揚先抑的手法很好的把握了影片的節奏,同時将李靖的形象豐滿起來,塑造了一個父愛如山的李靖,也推動表現出哪吒的母親和太乙真人對哪吒的關愛。與陳塘關百姓對哪吒的成見有了明顯的對比。對李靖角色的改造,将原本冰冷的神話故事變得溫暖更适宜改編成動漫,也更好的傳達出當下良好的價值觀念。

原本神話故事裡的悲劇色彩在影片中進行了誇大化的處理,以宿命論的方式來表現。

以哪吒,敖丙出生便注定的道路與結局為主線的來展現個體的無力,從主線中延伸出哪吒父母重要面對哪吒死亡的和龍族被算計鎮壓于東海的悲劇,不再是以哪吒個體為代表的死亡式結局。這将整個影片的主題變得更為宏大深刻,脫離了原本國産動畫低級無趣的普遍情況。

...

影片這助于這種宿命論的悲劇,将善惡的轉換,人定勝天的自由精神囊括其中,哪吒雖是魔丸轉世,但内心的底色依然是善良,敖丙雖然靈珠轉世,但也迷失以至于想埋葬陳塘關。

在善惡的轉換中哪吒的形象變得立體生動,而敖丙着色過少,以至于略顯平面。哪吒與敖丙對抗的其實都是虛無缥缈的天命,在這個沖突矛盾中,對于兩人身份的矛盾沖突卻沒有很好的表現出來,隻是通過其他角色的台詞和最後的一場打鬥體現,單一且無力,倒是将兩個對立面的友情所展現出來。但友情這一要素縱觀整個影片,還是為哪吒所服務的,以體現哪吒對外邊世界的向往和内心的孤獨。不過歸之于大的結構來說,整體的出來較為成熟,将原著裡哪吒與敖丙生死仇敵的關系巧妙的轉換,我命由我不由天和善惡非生而注定的觀念也很好的傳遞出來。

...

《哪吒之魔童降世》說是近年來最為成熟優秀的動漫也不為過,情節的鋪墊,劇情節奏的把控,細節的運用都值得稱道。打破了以往動畫的審美,将主角黑化。而對于網絡用語和搞笑段子的運用其實并不能夠算是影片的一個糟點,當下動畫電影的發展應該是與時俱進不斷融合的,要一定符合觀衆的口味。固守自封并不是出路,與當下融合并不是低級,脫離觀衆的作品一定不是好作品。

藝術應該是大衆的,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自我形态所出現。

在這個黑暗的暑期檔,本身就艱難的中國動畫行業,出現了這樣一部優秀的動畫電影,讓人驚豔又讓人遺憾。

對于《哪吒之魔童降世》,更多的應該是稱贊,鼓勵與包容,為了贊美而去批判,不能因為批判而去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