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我看完這部劇,僅僅看完第一集之後,牆裂了。

HBO出品,豆瓣9.4分,真沒有唬人,《我們與惡的距離》,基本上可以鎖定年度最佳台劇的席位。

無差别殺人案,新聞媒體“亂象”,網絡暴力,職場風雲,家庭矛盾,關于的死刑思辨...一切都那麼地真實,并且撼動人心。

...

僅僅用了一集的時間,《我們與惡的距離》就已經交代完主要的人物關系及多條故事線,劇情涵蓋社會的方方面面,角色的矛盾與掙紮,信仰與堅持逐步增重,寫出2018年台灣年度電影《誰先愛上他的》劇本的編劇呂蒔媛繼續保持良好的狀态,把大銀幕的現實主義熱潮帶到了小熒幕。

劇中也出現了幾位熟悉的台灣女神。

擔當女一号的賈靜雯,多年後回歸台灣就交出搶眼表現,她飾演霸道女總裁宋喬安氣場爆表,怼人不眨眼(怼人戲全是爽點),外表強悍的同時,又流露出疲憊而易碎的内心。

...

周采詩,飾演律師男主王赦的妻子丁美媚。看過《籃球火》的觀衆一定對她印象深刻。5年後複出演戲,顔值依舊在線。

...
...

曾沛慈,飾演關鍵角色李大芝的房東應思悅。“終極系列”的女神級人物,她演唱的《一個人想着一個人》曾是霸榜神曲。

...

1.無差别殺人案:信念能否堅守

故事以一樁無差别殺人案開始講起,對于無差别殺人,現在全世界都已經不會陌生。就在《我們與惡的距離》開播的不到10天前,新西蘭就發生了一起無差别殺人事件,兇手還進行網絡直播,行徑相當惡劣。

...

聯系現實世界中的“無差别慘案”,再看《我們與惡的距離》會更有沖擊力。

就在所有人都在斥責兇手的時候,男主角王赦卻花了兩年時間,為這個一手造成9死21傷慘劇的兇手李曉明做辯護。

序幕的潑糞事件很好地反應了群衆的憤怒。想象一下如果有人要為那個新西蘭恐怖事件的兇手做辯護,恐怕就不是潑糞這麼“友善”了。

...

就在衆人覺得大快人心之後,視角跟随王赦來到他的家庭,飾演他的吳慷仁表演十分到位,光表情就告訴了觀衆他是一個十分随和的人。原來他幫兇手辯護,不隻是因為職責或者職業道德什麼的,而是為了探究這起慘案背後的真相。

隻有知曉兇手犯案的動機和脈絡,才能預防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用死刑懲處兇手沒錯,但死者不會因此複活,傷痛也不會因此徹底撫平,為什麼不能給多一點時間查出事情的真正原因,就徹底否定教化的可能?如果這個李曉明犯案的根本原因是一種普遍現象,誰能保證不會有下一個兇手?

隻是,讓人類保持理智,确實是一種奢求。

...

王赦請求“先驅報”的編輯劉昭國幫助,希望能借助媒體的力量,扭轉輿論趨勢。然而劉昭國卻說了一句很真實的話,“我不是上帝,我沒那麼偉大。”

确實,普通人沒有義務去探尋所謂的真相。尤其是那些“吃瓜群衆”,他們隻是想宣洩自己的情緒,根本不會管什麼遠大高深的道理。

在嚴酷的現實環境下,幾乎是孤立無援的王赦還能夠堅持自己的信念嗎?李曉明犯案的真相到底是什麼?萬一“洗白”了會怎樣?這些無疑都是全劇的重大懸念。

有懸念,觀衆就有了看下去的理由。

...
...

2.新聞媒體“亂象”:利益與良心的矛盾

李曉明一案順理成章地引出了以霸道女總裁宋喬安為代表的“新聞線”劇情。

宋喬安所在的“品味新聞台”不求長進,隻求“速食”,依靠播報簡單有效卻不夠深度的新聞取得了很高的收視率,通俗點說就是做“标題黨”赢流量。但同時員工也非常勤苦,有女員工大着肚子還要上班,直到羊水破了還在說,等做完就去醫院...

...

導演成功地讓觀衆感受到了新聞工作的緊湊感,突發新聞有多緊張刺激,劇情就有多緊張刺激。就算“新聞線”偏離了開頭的“無差别慘案”故事線,也絲毫讓人不覺得是在“拖劇情”。

宋喬安所在的“品味新聞台”和劉昭國所在的“先驅報”是兩個對立面。“品味新聞台”利益至上,他們播報新聞更多是為了收視率;“先驅報”内容之上,他們有着提高觀衆品味的社會責任感,隻是比較小衆,賺的錢要少很多。所以“先驅報”不得不與“品味新聞台”合作,争取更多流量。

如今的很多媒體何嘗不像是“品味新聞台”,為了争取流量制造“标題黨”,播放一些無實際意義的“趣聞”,偏離了媒體原來的社會職責。記者每天都在搶時間,搶觀衆想看的東西,而不是在履行自己“探尋真相”的責任,那麼媒體還有存在的價值嗎?

...
...
...

此外,房東應思悅的弟弟應思聰也陷入了“藝術與商業”的矛盾中,他是一位導演,因為過度追求作品的品質而被炒鱿魚,深受打擊。

...

3.職場風雲:不要太真實

《我們與惡的距離》可以劃分為兩條故事線,一條是“兇案線”,一條是“新聞線”,兩條主線又分别包含着各個家庭戲的暗線。

第一集先是讓兩條主線從彙合到相互走遠,實際上彼此還是有一定的聯系。比如說,律師王赦在探求真相,可是探求真相不應該也是媒體的責任嗎?

真相與良知,是兩條主線的主題連結點。

另外,編劇還用李大芝這個角色将兩條線彙合了起來。

...

李大芝由陳妤飾演,戲份非常多。她在“新聞線”中上演了一出職場菜鳥升職記,相信很多經曆過職場的人,都能感受到職場的戲份是多麼真實。特别是有一個嚴厲而霸道上司,那種感覺着實酸爽。

...
...

通過巧妙的叙事和演員表演,李大芝一開始充滿了神秘感,是瞎子都能看出,她一直心事重重,肯定是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其實其他角色大緻也是這麼處理的,明明白白告訴觀衆角色動機,性格個性,家庭背景的大概隻有王赦一個人。其他的角色關系,以及他們的秘密,都是先埋下伏筆,設置懸念,最後再揭曉答案。

把類似懸疑片的手法融入到叙事當中,簡直不要太贊。

...

4.家庭矛盾:是什麼奪走了愛情

因孩子罹難瀕臨破碎的,受害者家庭;

兒子殺人于是避逃人群的,加害者家庭;

幫死刑犯辯護而受盡譴責的,法扶律師家庭;

奇怪弟弟帶給姐姐人生課題的,房東家庭;

家庭戲一般會給故事增加一絲溫情,沒想到這幾個家庭卻潑了一盤現實的冷水。

這裡隻小提宋喬安瀕臨破碎的家庭。

因為與丈夫三觀不合,宋喬安的婚姻已經走到了的撕裂邊緣,她似乎已經接受了這段愛情已經無法挽回的事實,她現在隻想赢回女兒的信任。

她的女兒天晴雖然年紀小小,但卻非常明白事理,而且金句頻出。

...
...
...

是什麼奪走了夫妻之間的愛情呢?

這恐怕已經是一個千古難題。

...

5.我們與惡的距離?不要挑戰人性!

既然片名叫《我們與惡的距離》,探讨人性善惡應該是全劇的核心主旨。

就拿“無差别慘案”來說,兇手犯罪是一種“惡”,而那些因為仇恨,甚至不是因為仇恨,隻是為了宣洩情緒而對兇手口誅筆伐,有一些人還要報複傷害兇手家屬的過激反應,那何嘗不是另外一種“惡”呢?

是什麼原因驅使人類去做惡,是良知的喪失,還是無法保持理智,是貪欲的誘惑,又或是憤恨的滋生?

不管這部劇最後會給出什麼答案,我們都不能放松對人性的警惕。

如果沒有必要,不要挑戰人性。

...

《我們與惡的距離》已于3月24日首播,每周日更新兩集,“牆裂”推介。

...

如果想進來,麻煩進來之後請關門;如果不進來,麻煩請直接關門。——《誰先愛上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