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
後來終于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
——《後來》劉若英
這首歌,我唱了四年,從來不覺得煩和膩,沒想到,如今出來了一部和它相關的電影。
其實,早就對青春題材的電影沒有了熱情,默認了自己平淡略帶傷感的青春,順其自然進去成年人的行列。為了不枉費我對《後來》的鐘愛,還是懷着小期待來到了電影院看《後來的我們》。

電影的主角是見清和小曉,相識于火車上,就在小曉回眸的那一瞬間,仿佛上天就注定了她與見清的緣分。

于是倆人開始了充滿期待和挫折的北漂之旅。
小曉,沒上大學就來北京打拼,日思夜想地想在北京落戶,希望找一個有錢有房又是北京戶口的男朋友,好讓自己的夢想快點實現。
見清,剛畢業的大學生,喜歡打遊戲和設計遊戲。一開始和好友共同在北京創業,大家夥雄心壯志,信心滿滿。
可是現實澆了一盆又一盆的冷水給這些鬥志昂揚的年輕人,還時不時地扔來幾個冰塊。小曉,前前後後交了幾個男朋友,每一段戀情她都真心付出,也許是太過于追求穩定,她把落戶北京這個夢都壓在了男朋友的身上,為了他們改變自己、委屈自己。結果被男方的母親嫌棄,被已婚男人欺騙,被高學曆媽寶男抛棄……而見清呢,一開始和朋友在店裡賣電腦零件,因為收益甚微,朋友紛紛另謀高就,回家的回家,跳槽的跳槽,他自己也淪為街頭賣碟片的小商販……
見清住在陰暗狹小的三寸之地堅持着自己的夢想,小曉時不時來找他,他從來都不拒絕,還為她與别的男生大打出手。幾經波折,倆人在一起了,北漂的日子無疑是苦澀而心酸的,但苦中作樂确實愛情的一大作用。即使條件再差,物質再貧乏,因為她和他的惺惺相惜與相濡以沫,一份面可以兩個人吃,省下幾頓飯也要給她打車,就算是大街上破的不能再破的沙發也要帶回小家,為了彼此的夢想再苦再累也值得……
連續幾年,見清和小曉都會一起回家過年,一起吃父親做的年夜飯和粘豆包,我以為他們可以一輩子走下去,但又怕悲劇即将到來。果不其然,他們分開了,真的分開了!

見清不夠愛小曉嗎?不見得,在沒有和她在一起之前,他就心甘情願守護她。在一起後,他更是記下了小曉想要在北京落戶、買大房子的願望,為此努力。他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愛小曉,對小曉好!可是,他在收到打擊後,不止一次對她施以冷暴力,還和其他女生聊上了,他一直以為去實現小曉的夢就是愛她,其實小曉希望他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不是圍着小曉轉。他本來可以沖上地鐵去挽留她,可是面對面的那一刻他退縮了,我想這個時候他也累了,他已經不夠愛了。

小曉,一直都是個有自己想法、不拘小節的女生,确實她想留在北京,可是不知不覺中她已經為了見清放棄了這個夢,為了他去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為了他獨自回家吃年夜飯。明明見清一無所有,根本不是自己理想中的男友,卻心甘情願為了他在他的爸爸和朋友面前說謊、撐場子,在愛情面前大大方方地承認和接受。我相信她懂得心疼見清的脆弱和自卑,一開始就做好了吃苦的準備,不後悔也不埋怨!


可是我們的後來,與後來的我們,天差地别!
我們的後來,是有了很多錢,有了大房子,成功在北京落了戶。後來的我們,是遺憾收場,你已成家,我獨自颠沛流離。你功成名就,有了房子和家人,我依舊平凡,孑然一身。
父親以為我們真的走在了一起,當他發現了我們的分開,接受了事實,還寫了信!


如果沒有如果,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但是愛過就是一生一世,以後各自安好,各自珍重。

如果當時我們能不那麼倔強,現在也不那麼遺憾
你都如何回憶我,帶着笑或是很沉默
這些年來,有沒有人能讓你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