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裡面長滿了虱子。 ——張愛當
在昨天那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刷完了《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第二季。當然,與此同時,我也看了第一季。
(哇,真的是百看不厭的一部劇。)
那麼下面,我要和大家談談《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是怎樣的一個人。
準備好了嗎?我們将要開始。
麥瑟爾夫人曾是所有人羨慕的對象,當然,她現在也是。隻是“羨慕”有所不同。
和所有的太太一樣,她生活富足,住着奢華的房子,擁有一整個房間那麼大的衣物室,每天需要煩惱的隻是自己的體重和臉蛋。這好像是我們大家夢寐以求的生活,精緻,優雅,無憂無慮。但是,那隻是曾經的她。
為什麼是曾經呢?因為她的生活在某天夜晚發生了颠覆性的改變。(這個我就不劇透啦)
她被迫開始謀生。這并非因為沒有人養着她,而是她想要自己養活自己,于是一路走下去,有坎坷有荊棘,總的來說,還算得上圓滿。
我為什麼要向大家推薦這部劇呢?
因為,它很真實。雖然劇中的很多衣服包包我們得不到,但是它反映了很現實的一件事:
女性真的在消失嗎?
還是從未存在過?
剛開始接觸這部劇的時候,我在驚訝于女主的極緻自律和頑強毅力的同時,覺得她好像過度努力地僞裝自己,在自己最愛并且相愛着的人面前都從不顯露出原始的樣子,這樣的努力好像有些荒唐。
這甚至讓我覺得,沒有必要。因為我們不能窮極一生都活在别人的世界裡。
等到我們終于有一天幡然醒悟,才忽然發現,原來,我們一生的種種努力,不過隻是為了周遭的人對我滿意而已。為了博得他人的稱許與微笑,我們戰戰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我們不能走到終點才發現,我隻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條不能回頭的路。
我想說的是,女性并非這個社會的衍生品。我們和男性享有同樣的權利,我們有着同樣的大腦,同樣的情感。
我們都一樣。我們不能,也沒有必要一直讨好我們身邊的人。
我們不喜歡這樣!
我認識的大部分女孩兒,不化妝就不敢出門,明明不醜卻總是莫名地對自己的長相感到自卑,糊着面具才敢見人。我自己就是一個連出門上課都要化妝的人,否則就必須戴着口罩示人,生怕暴露缺陷惹人議論。
生而為女性,誰又不累不荒唐呢?人們從來或者很少會評價一個男性臉上長了幾顆痘痘,頭發有沒有出油,皮膚夠不夠光滑白皙,身材夠不夠魁梧挺拔,卻要對那些長相隻是普通、身材隻是不瘦、臉隻是不小的女孩子議論紛紛,把她們一點點的缺陷拿去當成談資甚至是笑料。我還記得羅志祥說“女生不是拿來分享的”,可是事實上哪個男生宿舍沒有把某個成員新認識的女孩當作過夜談話題呢?
“任何讨好的行為必将以怨恨結束。”
一直有很多女孩兒在為平權鬥争,卻總有些人忘記了最大的問題其實出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可能努力護膚、減肥、學化妝,想要變得漂亮,這些都沒有問題,但是每個人都應該想想自己這樣做的初衷,我們這麼努力,到底是為了取悅異性還是為了取悅自己?如果是前者,那麼再美麗也隻是低配版的麥瑟爾夫人,美而美矣,卻不會綻放。我們讨好異性,為異性改變,可我們得知道,這樣的讨好最不值得被珍惜。
曆史原因也好,社會環境影響也好,很多人其實并不那麼認同自己的性别,甚至對自己的性别有自卑感和内疚感。比如很多女生會喜歡穿中性風的衣服是因為大家覺得很帥,而男生擁有女性化特質卻會被罵“娘”。
我想說的一個事實是,傳統的“重男輕女”的思想已經融入了很多人的血液,持續了幾千年的男權社會的現實也并非三五年就能轉變,譴責直男癌并沒有太大的意義,強求别人改變觀念的成功率更是微乎其微,不論争取什麼,強求都不算是一個明智的方式。
我們能做的不過是認同自己,從心底真誠地認同這個性别,抛棄那些潛在的自卑和内疚,不再害怕成為不了一個招人喜愛的女孩。男女平權的起點不在硝煙彌漫的網絡,而在每一個女孩的内心。當我們足夠堅定,足夠為自己是一個女孩而驕傲,這個世界上的所有歧視,就拿我們沒有一點辦法。
我希望當你去努力做一件事,不是為了證明自己也可以比異性強大(這本無需證明),而是因為你想做,來源于自卑的努力證明不了任何東西。
我希望當你想去改變自己,想變漂亮,不是為了吸引或取悅異性,而是為了愉悅自己,是你真心地想讓自己變好。
平權的路好長好長,看幾部“大女主”的劇實現不了,去網絡上痛罵惡臭直男癌也實現不了。不論這世界對女性的惡意能不能消失,女孩子們也得先愛自己、珍惜自己,你要知道,美好的女孩才是這世間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