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的桑拿天,半步都不想走出有空調續命的房間。窩在沙發裡,關上所有的燈,用一部電影的時間治愈這無聊的周末晚上。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這部電影是拖着青春倔強的小尾巴,又溫暖治愈的《Lady Bird》。

...

還記得去年被朋友圈一夜間引發集體回憶的18歲照片刷屏麼?18歲,正是我們每個人或許認為自己最特立獨行最放飛自我的年紀。正如在Sacramento平凡小鎮上的女主角Christine,正經曆着高中生活的最後一年。反叛就是她的日常和标簽,她讨厭父母給的這個平庸的名字,于是酷酷的站在台上,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Lady Bird”是老娘給自己取的名字。

...

這幼稚蹩腳的字體背後,卻藏着一雙擁有巨大能量的翅膀,正如她給自己取得名字“Bird”,她渴望自由的遠走高飛,飛的離父母越遠越好。這又何曾不像當年叛逆期的我們,渴望早日擺脫父母的管轄範圍呢。

...

Christine厭倦自己居住的這個平凡無聊而又沒有文化氣息小城鎮,她滿心向往着東海岸,向往着紐約,向往着耶魯。就像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都向往過北大清華,拼了命得想離開家鄉,到北上廣大城市,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

哈哈,這話像不像你媽也跟你說過的  

母親卻覺得上個本地公立大學就好了,離家近又方便,學費也便宜,而且以女兒的分數壓根兒就别做白日夢了。還記得填高考志願時,你曾經的遠大志向,是否也被父母來過這麼當頭一棒呢?但你應該還不至于叛逆到和老媽噴火到下面這程度吧,啧啧,真是個有性格的小姐姐。當然,叛逆也是要付出代價的。

...

一言不合就跳車

越往後看,你會越覺得,天呐,這不就是我當年的真是寫照嘛!因為被子沒有疊好,衣服皺巴巴的,就被老媽兇一頓,還能借題發揮上升到個人作風問題的新高度,好像不管你做什麼都會被挑刺,做也不對,不做也不對。影片中有這樣一幕:母親斥責為女兒花過多少心血和金錢,但女兒不知道感恩。叛逆的bird憤怒的拿起紙和筆,怒飚回應 “你說個數,花了多少,我還給你!”

...

哪知,欠父母的是一輩子都無法無還清的愛的賬單  

又有多少時候,我們好像永遠無法和最親的人好好溝通。這樣話趕話的,氣急敗壞,歇斯底裡地掏出最傷人的話,刺向彼此心裡。是啊,我們曾天真的認為我們欠父母的,有一天等我們掙了很多錢的時候,可以一起還給他們。但是長大後,我們才明白,我們欠父母的,是一輩子都還不起,還不上的,不是嗎?

再後來,我們漸漸長大,第一次學會吞雲吐霧,第一次和心動的人一起看星空,第一次學會了虛僞,第一次背叛,第一次被失戀甩了耳光……在你幸福,孤單,難過的時候,總有一個懷抱會在第一時間趕到,安慰你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那就是父母。他們默默的關注着你的每一個情緒,就這樣不動聲色的任憑快樂和疼痛陪你成長,然後在你每次感覺就要支撐不下去的時候,一把抱過你,不讓你摔得太疼。

...

Bird最終還是離開父母身邊,踏上了異地求學的生活,送女兒到機場後,母親說這裡停車很貴,并沒有下車親自送女兒到裡面,丢下女兒後酷酷地開車離開。直到一路上淚水再也忍不住地流下來,又重返機場,停下車後拼了命得跑進機場想再看女兒一眼。這個場景,又勾起了多少人的回憶?當年你大學報到時,父母背着大包小包,幫你拉着行李箱,或是在家鄉的車站站台與你送别,或是送你到學校後,幫你打點好一切。雖然還是很多不放心,或者還有太多想對你說的話,但都化為那個頭也不回的背影,以及轉過身後,才遲到的不想讓你看到的那行牽挂的熱淚。

...

而當終于置身向往已久的大都市後,每天穿梭于高樓林立和行色匆匆的人群中,才漸漸感覺到,原來被自己不屑的家鄉才是最熟悉,最想念的地方,原來經常唠叨你的父母變得分外讓人思念。Bird撥通了家裡的電話,“嗨,爸爸媽媽,是我,Christine。那是你們給我的名字,那是個好名字。媽媽,我愛你”。

...

雖然淚水會花了妝,但會讓人成長  

18歲那年,肆無忌憚的時光永遠是用來懷念的, 我們都曾是Lady Bird,而我們又何嘗不是花了一整個青春的時間,才慢慢學會,怎樣和父母和解,與自己相處呢?